火山安静的时候有白云罩在周围,但它终究是充满危险和变数的。全片可说是老戏精的独角戏,开场的电影院和结尾的酒吧都出现了《奥拉克之手》一片。
完全失焦,似乎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醉鬼,但又交待得语焉不详,猜不透动机。亡灵节的模拟死亡开头,真实死亡结尾,却是没有方向的死,偶然的死,带有嘲弄意味的死。连导演似乎也那么愤世嫉俗。慕尼黑协定、托洛茨基、革命、战争、火山,这些符号和意思都在,就是没有方向。
开场跳舞的骷髅,以为打开了《圣诞夜惊魂》,看了才发觉其深意,和墨西哥的幽灵传说有关,更和纳粹二战的背景息息相关。英国外交官失去信仰沉迷酒精,爱情也无法将其拯救。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犹如在火山下,无人幸免。JacquelineBisset很优雅很迷人。
对酗酒题材的电影一直没啥好感,休斯顿的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在二战前夕一个墨西哥小城遗失爱情放弃生命的故事,影片发展时间基本就在24小时内,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场景是在各个酒馆拍摄的,战争阴云笼罩,死亡骷髅意象反复出现,让影片变得异常烦闷、压抑。
FIinney的表演出神入化,故事也不错很多值得想的地方,值得一看
休斯顿的一部怪电影,有着迷人的异域风情,醉酒的演员演得非常好,真实,比《失去的周末》真实,主要是剔除了幻想部分,仅从外部展现醉酒状态。结局来的比较突然,像是被斩断的。
《在火山下》没看过原著。这个酒鬼一开始就说了,悲哀,与时代无关,都在个人的心里。面对失而复得的伊芙,酒鬼不醉,只是过不去自己心里的一道坎,借着酒精说着清醒的话,掩盖自己其实早已缺少了爱。缺少爱,是无法生存的。所以酒鬼死了,是情感的爆发也是报复,所以伊芙也死了。
对于伟大的原著小说来讲,只能算是一个导游手册似的入门电影.脱离了心理动作之后的表面故事已经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在原著庞杂的信息中,改编者未能选出最适合影象表达的元素然后加以强化----完全省去了拉鲁埃尔先生,却保留了那么多头绪未能理清的政治线索,不能不说是大大的败笔.
完全表现一个男人的自我毁灭,毫无趣味性……AA叔在里面有弹吉他和斗牛的戏份~
-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或后-康拉德人。休斯顿知道古典电影的美德;一部晦暗的小说、以折叠写作的小说,你把它放在光下。结尾添加的一笔很奇怪,但无论如何有趣的是我们觉得到此一切神秘都塌陷了,没有天命也没有应许的力量,所以这也是反俄狄浦斯。
酒鬼总是能出好戏,好法还千变万化
同上.
魂断异乡,颓然见火山,酒醉人断肠。哎,看完后湿意盎然
悲哀与时代无关,都在个人的心里
尝试治愈酒鬼的颓废故事。Huston到了晚年执导仍然不出差错,经验老道。JacquelineBisset美丽有气质。
一开始还有点cult,后来就散了
当生活流遇到意识流,这片就没法看了。。。
阿尔伯特·芬尼演起自暴自弃的酒鬼角色简直信手拈来。
老气横秋-06/11/15atFilmForum
基本是阿尔伯特·芬尼的个人表演秀,杰奎琳·比塞特也很有魅力。据说想拍《在火山下》这部小说的大导演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