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名太直译了,我看应该叫《孩怕》,原来这个词就是为这电影而生。高度符号化和意识流的片子,要不是凤凰叔演技好,会很难顶。恋母情结是西方X教文化里很浓墨重彩的一环,由此又衍生出大量原生家庭问题和心理疾病。东方文化里不但没有这种症结,反而较为崇尚哪吒闹海那种挣脱父权的精神,注定我们看这种内涵的东西难以共情。还没看的建议不看,你三小时的人生值得拿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5年前在戲院看宿怨,大抵上就感覺到亞瑞艾斯特是非常喜歡挑戰觀眾的創作者,也因此第二部仲夏靨故意跳過不看,第三部在漫長的3小時中,用各種形式的夢魘,直擊精神病患者的內心,讓觀眾陷入焦慮與困惑之中,基本上毫無劇情邏輯可言,因為它是用符號建構而成的片,全片分成4種夢魘,第一種:末日焦慮夢魘;第二種:完美中產家庭夢魘;第三種:奇幻寓言夢魘;第四種:原生家庭夢魘,前三種夢魘最後都彙集於原生家庭,母親的佔有、兒子的逃離、父親的高潮而死,想逃離媽媽掌控自己卻已經成了媽寶,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最後便在內心良知的自我公審中死去。全片算最喜歡第三段夢魘,二次元混三次元的視覺手法呈現,美術相當吸引人,部分橋段的符號編排確實滿有意思的,但全片3小時看下來實在是無法喜歡這部片,這部片注定難賺錢,也很難跟別人推薦就是了。
3.5好于《仲夏夜》但仍远低于《遗传厄运》。设谜和解密几乎割裂成了两部电影,前者仿佛嗑入了大量考夫曼、林奇、柯南伯格的电影后形成的一种癫狂的内心影像,将噩梦根源与潜意识深处进行外化。但又处理得过于奇观化、节奏过快、设定过飞,构建全程都无法令人跟着他的脚步,无法走入他的内心,只能旁观想“这拍的都是些啥....”。解密部分倒蛮不错的嘞,艾斯特重新回到家庭母子关系的爱恨,家人间无法真实面对的羞愧、永无止境的互害,以及遗传的绝望锁链。几段撕X戏很是精华。看完不由感慨:2023了,还有人愿意投钱拍这种血亏电影,也真的令人感动呢。
导演这次不玩宗教邪典了,玩起了精神迷宫,玩得实在太脱线了…如果第一部分和第二个部分还可以勉强让人揣测人物和故事,到了第三部分和最终的段落,基本可以彻底放弃,完全当看疯子的独白吧….关键这疯子玩这么疯,居然还能让人看得下去…莫不是是看的过程中被导演洗了脑。(我真的不觉得这部电影单单是在讨论mommyissue…)
一旦悲剧给观众形成“一切悲剧均来自创作者的一厢情愿”的印象,观众难免会觉得浑身难受,而结局无疑强化了这种被操纵感。这种观众对导演的不信任如果是影片中段就被挑明的话也许还有篇幅找补,而它偏偏选择在最后给观众当头一棒,所以看完后基本上是麻了
老年博的奇幻漂流之妈宝的多元宇宙
看到评论译名男宝怕怕笑出声。。
不仅博很恐惧,我看完我也很恐惧。从现实切入,但逐渐进入纯粹的意识流,一切现实假象皆是博内心的写照、创伤的映射,从来就没有别的地方、别的家庭、别的树林,只有自己的浴缸、镜子、大海。
记得在导演很早期的一次访谈中,就说过想拍一部弗洛伊德学说的“奥德赛”。博尔赫斯说过世界文学中只有四种故事,其一是回家。这部电影是关于此的,博需要从a点到b点,同时了解他众多恐惧的本质,包括仇外恐惧,害怕离家的恐惧。看的时候会想起大卫林奇,但阿里更擅长视听,全程调用视听技巧和象征符号去完成主角复杂的内心状态,包括哥特文学中“阁楼的秘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水分别代表随波逐流和平静,洞穴分别代表子宫和坟墓……博想回到一个温暖舒适的地方,他害怕生活,甚至最好不要出生。从海报便知,博被记录在四个阶段,从男孩到老人,周而复始。导演的个人美学风格依旧强烈,包括远景人物聚焦、前虚远实、顶拍、颠倒镜头、断首、娃娃屋、单格空间和以画预言等,这一部还有很多娴熟视听调度思维真厉害,只是觉得片尾的审判立意一下弱了。
我完全不明白这部电影讲了什么,但这是我今年目前为止最惊喜电影:1.还是算恐怖片,几乎无jumpscary但是非常多令人不适的镜头,绝非合家欢(A24可能要赔);2.虽然意识流,但五个场景非常有意思,推进也不突兀,让人保持着劲头一直看下去,三个小时绝对不长而且绝对值得;3.《博很恐惧》太机翻,《男宝怕怕》可能更贴合主旨;
179分钟的梦境呓语,某种程度上的“遗传厄运”+“楚门的世界”+“盗梦空间”。在阿里艾斯特的影片里,家庭永远都不是港湾,相反它是噩梦的起源,所有的控制+憎恨,都以爱之名在家庭之中遗传,只有斩断以爱为名的锁链,才能继续前行。但影片恐怖的地方也在于此,当阿宝一次次以为斩断了锁链摆脱了母亲的控制,都会发现自己如同楚门一样永远逃不出母亲的手掌心,逃离,发疯,弑母都无济于事,只是从一层噩梦醒来到达另一层噩梦而已。P.S.阿宝老爸的身份太恶趣味了。
不负期待。这片子之于AriAster等同于《霓虹恶魔》之于NWR,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洗粉行为,能留下的都会成为日后死忠。如果说前两部还只是在成熟的框架内反类型,到这部他已经能游刃有余地另起炉灶做大菜,哪怕新炉可能会把A24前两部赚的一把赔光。所有带着预期走进影院的观众百分百会失望,因为它从第一幕就无时无刻不在冒犯你,任何通俗的定义在此刻都会失效。
好high啊!来自妈宝的恐惧,成名的美国导演很喜欢拍这种偏意识流的片子,用抽疯一样的炫技去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声音用得炉火纯青,视听上非常出彩。看片之前做好了心理建设,没有期待这是一部恐怖片,想看导演这次如何把反类型的想法进行到底,如何解构恐怖片的同时玩出新花样,现在这三个小时,新不新已经不重要了,A24花了这么多钱,还能让导演这么疯,我已经high了。
你伴随着你母亲惊恐的吼叫和责备出生,一路上遇见各种奇葩和暴力,他们让你疲于奔命、无家可归、找不到归属甚至破坏你的一切,你被追赶着直到撞车。你以为终于被搭救,却身陷更多的责备、虚伪和监视之中。你周围人让你和她们一起演戏于是你就演了。你的母亲虽然不说但心里总觉得自己为你付出了所有你还不断向她索取。你好不容易遇见个女孩给她买礼物你妈还嫉妒。你妈告诉你只要跟别人做爱你就会当场去世而且这是遗传。你爸已经被逼到小角落多年无法翻身,带着巨大的无法被满足的性欲。你妈一直说你,内心深处你真的想掐死她,然后头也不回地走掉。你走了很远最终还是要受到社会的审判和指责。直到你早已脆弱报废的生命小船说翻就翻。你妈又嚎啕大哭她失去了孩子。等等这些就是你一辈子要经历的恐惧时刻。A24yyds!J88
1.当婴儿被从母体中带出的那一刻起,分裂和缺失便已然在场,这是一个开始,一个自身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开始,也是母子关系分裂的开始,那个原初温暖安逸的整一性的状态之分裂的开始。2.对母亲的依赖与依恋揭示了自身的焦虑、不安与安全感的缺乏,而大量陌生人的涌入,以及泡澡时落入浴缸中的他人,都构成了一种对私人空间的入侵与侵犯,同时也加剧了自身的焦虑与不安感。3.阁楼即是自身的一个无意识压抑的场所,超现实化的空间,被囚禁的自身,以及那一具象化了的父亲的菲勒斯之象征。4.审判不是他人对自身的审判,而是发生在自身之内,是自身对自身的审判,是对自身的那一幽暗的无意识之欲望的审判。5.影像在梦与现实间游离,但正如这两者间的暧昧关系,梦与现实在这里也许并非是相对的两个场景,而就是同一场景,即同一场景下的我的现实。
最忠于自我或许并不等于最佳。整体看起来很抽象,但表意还是跟前作一脉相承,即“主观能动性是存在的基础与毁灭的根源”,只是这一次AriAster用电影的最后一个小时打破了“仲夏夜”的最终落点(尽管二者同样都具有病友疗伤片的属性),构建起更加极端且直观的叙述语境:当人的生命力被动到只由应激反应与生理本能所驱动,忽然出现的变量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Aster想要探讨的事情。另外,看的时候脑子里想到两个片子,分别是《妖夜慌踪》和《天幕杀机》,三部电影的确是在同一个坐标轴内(只是前两者拍法更高明一些);联想一下,本片的一头一尾是属于畸形共生关系的生命轮回,即便能够预知未来,也难以抵挡宿命的审判,直到银幕内外的两道光互相照耀,那些或抽象或疯狂的元素似乎也有了明晰的可能性;离开戏院还是留在水中,这是个问题。
我belike关晓彤大喊:到底什么是真的?你告诉我什么是真的?
三星半。抱着《遗传厄运》与《仲夏夜惊魂》的期待值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Aster这部新片的确还是能够让人不安,但更多的是来源于其极为主观拍摄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隐喻的困惑。窒息紧张的母子关系,亲密关系的抵触,阳具被阉割的恐惧,无法做出决定的持续的自毁,被放大化的日常生活中的混乱,还有归于子宫的循环。电影名字取的倒是一针见血,这个叫博的男人一生都活在恐惧中。
很失望,失望就在于所谓“恐惧”的点居然是SB妈宝男和妈宝男控制欲极强的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所期待的恐怖片。
おめでとう、碇真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