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自然,故事流畅,以小见大的人物传记吟诵古诗词有意思,配乐有特色
雷锋版鲁班,做好事不留名。为什么木匠的祖师爷,会干石匠的活儿?
久远回忆
那个时代的人做事真的很用心,注重细节
诗人导演依然在这部电影看出,那一弯月。只是生不逢时,各种限制各种教育造就了颇有说教感的画面。但是布景美工都很敬业ya~王汉伦的母亲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韵,凤凰的巧儿真是甜呀~
与黄宝妹一样,将劳动人民神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统治
不疾不徐讲三个故事,既虚又实,正应了片名“传说”二字。对普通人智慧的歌颂贯穿始终——“他就在我们中间”。看看人家这主旋律是怎么拍的!PS,赵丹演了李时珍,魏鹤龄演了鲁班,都是传奇般的男人啊
鲁班真奇才。鲁班多奇志。仿佛就是阿凡提一样啊。鲁班在我们心中。大家都是鲁班。
片中配乐来自民间小调《赵州桥》,讲的是柴王爷,张果老听鲁班在造赵州桥后分别推着五岳和带着日月从桥上走,来看桥结不结实。
三个小故事,鲁班师傅化身普通人为手艺人指点迷津,我们多想想多学学什么都能做
橐橐声里古中国,揖让之间古中国,当年老手艺人蝈蝈笼扎角楼,如今手艺人喜称匠人谈匠心,十年前千年鲁班百年城墙,十年后北京一夜拆光光
《武训传》之后拍的。工匠(艺术家)该如何参与现实,指了一条路,虽然大部分人如此这般也没躲过灾祸。春秋战国哪有什么皇帝和京城,周游的是列国,拍的是今人。非常娴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套路,把我看得很燃,比《信条》燃。多一星给这个燃。
融合山水画与西画群像,与蒙太奇技法结合,别样味道
1.孙瑜的诗人气质与浪漫主义风格,在本片道具、舞美和场面调度等方面的体现;2.鲁班的高超技艺与强调亲友对自己的帮助,始终不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不占据舞台中心的人物设定,与新时代对于人民英雄的理解的关联;3.对于劳工阶层的赞美与对其被压迫、被奴役命运的反映,与当时文艺观之间的互动关系;4.电影里反映的传统社会里名人的产生方式与传播路径探究;5.历史典籍中的鲁班、民间传说中的鲁班与电影中建构的鲁班形象的比较研究。
特别有意思,因为如果你懂文学和电影,可以试着推敲一下这部片的反派角色是谁。
老电影的服装道具,人物形象,画风气质真会把你带入那个时代,那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历史的尊重。
传说二字奠定了一切的基调,故事显得不够全面立体,导演可能也没有想要补全。电影中能体会到一种质朴平和的美学气质。很多细节做得很好。魏鹤龄还是很有气质的。
故事说得很简单,鲁班像个做题家一样跋山涉水,到处给人解决问题,造桥还能说的上是神秘,”马槽“和嫁妆的元素,都不做本身所用,以及他一眼看出了桥的症结所在,但后两个故事,基本上是要别人抄他的作业,建庙还可以说是启发,角楼就太心累了,想好了办法只能做个模型告诉别人,因为要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能直接去上手,这一点让我担心他如何维持生计,还有如果隐藏自己就是为了和别人讲自己背后的心情和故事,也比较古怪。不过,即使如此,你看就是这样的传奇故事,老老实实讲,还是可以看得下去,最后一个故事认出鲁班的聪慧女子,如果放在现在的国产电影里,恐怕就要有感情戏了,《孔子》真要好好学习下这部电影。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鲁班云游四方,不计名利,为天下手艺人传播思想,可敬可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真正的伟大在于,穷也能兼济天下。中国人素来含蓄,深藏功与名,这种不为一己之私,但为天下,实在难能可贵。
6.5,孙瑜的古装小品,民间传说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输出的嫁接,布景比较质朴素雅,还是借鲁班来歌颂劳动人民,整体感觉没有吴永刚拍的古装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