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尔达念白:如果你将来到这个世界,那你最好出生七次。一次在着火的房子里,一次在冰冷的洪水中,一次在疯狂的精神病院里,一次在成熟的麦田中,一次在无人的修道院里,一次在猪圈的猪中间。这六次出生的婴儿都会哭泣,但这不够,你自己必须成为第七人。当你必须战斗才能生存,让你的敌人看到这七个人
#SIFF#四季,四个切入点。风格比较混杂,但每个部分都很有洞察力。(是时候把JohnBerger的中文译名改回来了吧……伯杰~~~)
温柔到让人心醉看着蒂尔达切苹果每个人简单的白描画像农场里动物们短暂却安详的生活大家分食红嫩的覆盆子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托曲珍的福看到這麼好的片兒。簡直是某種revelationmoment。很好奇怎麼做出來這樣一個片子。真喜歡英國的intellectual氣質。最被夏季那段關於動物的觀點打到:十年壽命的羊,或是二十年的馬,對人類來說其實是不死的,因爲整體沒變,死去的不斷被新生的代替。
有一句台词叫“这里总有存在的意义”,很荣幸啊。感觉受到了鼓励。伟大的日常教会我们太多了,我很庆幸学到了些皮毛。刚意识到,我们被资本裹挟是从出生开始的,而非进城的那一刻。
“人尚未明白死亡为何物,便去思考动物是否理解死亡。”
用四個不同形式的短片展現昆西四季不同的面向。tilda控制欲這麼強,導演可能更適合她。
我在梦里见到了我的朋友:“朋友,你是从照片里过来的吗?还是坐火车?”去世前一年的伯格爷爷还兴致大好地教17岁小女孩骑摩托车,既振奋又感动,又想到苏珊奈曼谈老年的时候说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人可以走得多远,创造力可以持续多久,为我们树立了如何成长的榜样。
Sheffielddoc/festEssayfilmitnotdocactually...themostexcitedpartisQ&AsectionjustsawTildasoclose.
金马影展上看了这部纪录片一直没有标记,一晃眼,约翰伯格就90岁生日了,一晃眼,他就悄悄离开了人世。
伯格描述夜里牛铃响,伯格儿子与Tilda乖巧的儿女围坐在一起边吃覆盆子边纪念逝去的母亲…被感动。地狱才需要团结这句话还真妙!有对影迷夫妇带着婴儿来看,婴儿很乖就咿呀见了几声,一叫爸妈就抱着他跑到最后角落。快结束时镜头扫过昆西宁静的草原、温顺的牛羊时婴儿还笑了一声,祥和的一刻
除了对猪的部分有点难以共情,这部纪录片简直看到心里去了。一是形式上的自然灵动,一点也不拘束。二是即便在那么世外桃源的语境里它反而提醒了我伯格身上的战斗性,他始终是在激进运动和思想的前线,而无望几乎是战斗必然的历史前提。最后也是最喜欢看的是他们谈话时肢体语言里掩饰不住的专注和喜悦,都是多好的人多美妙的相遇啊。也可以用法拉奇那句来解释,“共同思考共同反抗,这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关系。”
看tilda跟约翰伯格唠嗑我能看一天不换台。太享受了。两人聪明又博学的人聊起政治,战争,写作,哲学,父亲,无比的轻松自然而又在某一刻深刻的让人想要掉眼泪。
TS小角度但普通,ColinM和ChristophRoth这两片牵强附会、不知所云、装模作样,BartekD的家庭录像和山野风光片、但止于温馨。不如真的去读下老爷爷的WaysofSeeing,可能观点旧了但至少真诚吧。
fabulousviewofimage
四组导演,四种对约翰·伯格的理解路径,倾听与观察、人与动物、艺术与政治、人与土地/自然。感慨的是,艺术史学者(约翰·伯格)、电影学者(科林·麦凯布),两位都是本科期间曾精读过的对象。而本片也着实更适合读艺术史时期的那个我看,感受一个人原来还可以如此生活一生。而现在我对艺术、对现实的理想,多少是有些幻灭了。
父辈战后创伤、人与动物面面观、左派议论与人的解放、一场昆西之行。人的思想越复杂、成就越多面,也就越难一言道尽。信息量太大,且毫无前置知识。但当你看到一个人能在对家畜抱有同情的同时,又能平静甚至巨细靡遗地谈论一场记忆中的屠宰,并且并未简单导向素食主义时,你就能管窥其思辨之丰富与立体。
如今看依旧是温暖安心踏实的感觉,即便他已逝世。
最喜欢的是冬和秋。看的过程很愉快,看完之后身子好疲倦脑子却很满。好想告诉Alexis多么幸运我们share同一个生日。Tilda的一对儿女又可爱又温柔,Berger的儿子也是非常温柔。
2015年12月14日在柏林影展得知消息后创建条目并标记了想看,2016年11月7日终于在金马影展的首场放映如愿。还意外又意料之中地碰到了力昕和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