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迟子建的小说。
茅盾文学奖改编,传统制片厂下的尝试,史诗格局过小,以至于老人一生的历史叙事呈现过于分散,更无语的是从“自白”到“旁白”,叙事主体也混乱了。传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对抗,有趣的是天朝的形象充满了讽刺。无论是文革样板戏《海港》的放映,还是最后的酋长戏剧性的死亡,都值得玩味。
有點造作和籠統、有趨炎附勢於意識形態之疑。但民間祭儀與薩滿簡單的生來死後的世界觀都表達出來了(然死後化作烏鴉這類動物與巫術將病癥轉移到動物身上如何能與佛教複雜的因緣轉世嵌合呢);解放后鄉縣改革及廢酋毀鄂溫克的事實也都有染指、隱微解釋為何建國后鄂溫克人脾氣暴躁(裝禦部的紅色京劇,囧
这片打三星以上都是没看过原著的吧-_-
完全丧失神韵
电影基本遵从了原著,只是文字会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看小说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
鄂温克族需要电影吗?鄂温克族需要别人教他们养驯鹿吗?所有不唯物都得被消灭,以天下大同为己任。
少数民族电影展@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政治叙述和民族寓言的两层皮,若非故意为之,那就是迫不得已了。
很平淡,只能算是旅游宣传片。
叙述声音支离破碎,不过音乐不错,片尾现实中的玛利亚·索老人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你能感到一种让人落泪的力量。
影像化不太成功,拍得太呆了,演员台词像在念书,叙事的推进全靠旁白,截取的几段故事情节也不连贯,没看过书的观众估计是看不太懂的。这样的故事,还是留在纸间和心里就好。
2.5/5。为拍而拍,流水账一样干巴巴的。要拍出真正的史诗式的作品,至少3小时时长吧,如《静静的顿河》《与狼共舞》《美国往事》那样。
最后的鄂温克人
书太好看了,电影拍得有点儿粗糙,不过并不影响我喜欢。
零碎。不过演员们真是辛苦,导演也尽力了。
流水账一样的路线,跟原著相差很大,只是说对于额尔古纳河的河流,斑驳的白桦林,一顶顶蘑菇似的希楞柱,更多的画面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描绘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画卷,脑海里浮现出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游牧民族鄂温克族的美丽世界,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额尔古纳河,有满山的桦树,有日月星辰,有小溪水叮咚流淌,有以苔藓、石蕊为食物的驯鹿,有鄂温克人移动的家,有能够祛病的巫师萨满,有鄂温克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爱,影片的最后有说到传统文化被新时代文化冲击甚至取缔,是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律,也许是可悲的,但是却又是必然的,好似一个时代真的宣告了结束,有时间我要去看看这本书,也想去一趟呼伦贝尔大草原。
还是看原著吧,电影进程太快了,好多事情讲不清楚。
拍得太粗糙了~不过故事本身挺有意思的,传奇的萨满~所以还是应该看迟子建的小说~
三星给电影,二星是原著带来的附加分。两大女主演演得真好,尤其是最后一幕,玛利亚拽着交库托坎往森林里逃,驻足,音乐起。真好,森林与人,人与驯鹿,人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