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查理,拒绝走入现代文明的查理,查理之国在哪里,恐怕也只能存在于虚幻之中。就如剧中警察所说,你不能整天坐在草地上,然后就说回到旧日的生活。人类总需要向前走,走入文明之中,走入我们所未知的领域。查理也是如此。此片基调把握得还算不错,拍得很内敛。
殖民者造的孽,祸种延续至今。
2014戛纳一种关注最佳演员奖。国家机器对澳洲原住民的规训-治理写得还是相当之清晰明确:定居点、社工、警察、禁酒令、法庭、监狱,乃至医院也被写成某种规训性质的国家机器,相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方面写的就不是那么深入(比如语言、以及查理引以为傲的“为女王跳过舞”)。不少地方有点喊口号。
题材令人感动,但故事略长,有多处都觉得是结局了结果还在继续。最后原住民还是算是向白人社会妥协了,有点不知道到底算什么结论。停在入狱那里会更震撼。
澳洲城管为维稳逼走无业老汉。。老无所依
空有议题,搭好架子、摆点小料,真以为和你在认真探讨。抬头一看,如此功利、伪善的面孔。
隐入尘烟。
几乎要含泪看完全篇。几乎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所有的焦点就在查理的一举一动上,真实得无法避让;查理在大雨中无处可藏,那种旷世的孤独;查理回到自然,做烤鱼的那种生存的惊喜。。。等等,都直抵心底。政治的东西不说了,有两条同时响起,一是澳洲华人的出现,二是传统的上辈生存经历与现实的对撞。
勉强上4星。“澳大利亚最后一块黑人原住民自留地的泪中带笑的悲歌”的感觉出来了,并且喜剧效果还不错,但是整体仍然过于沉闷,我觉得是剧情安排和节奏感的问题。
没有预想中的“大”不英雄很个人。时势不可逆,就不该有“心不甘”。但是大卫前半段叫人见识了“酮体”,赤条上身,肋条嶙峋间隐隐的黑亮黝光,白发伏掩的炯黑面庞下闪亮的双眸。降雨的林中似是迷人的野兽。后半段,妥协之后的新生活也算是比较温和善良的结束
挺普通的一部反思片
3.5吧,题材挺好,和此前看过的一些纪录片反映的土著人现状挺接近,就是表现上多少还是有点凿斧的痕迹。主角那张沧桑的老黑脸就是一个人类风景。
有些电影摆在那就是让你思考,这部你就会想原住民是否该随着时代潮流而改变与前进,是与否都不会是正确答案。如何在保证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兼顾提高原住民生活水平,这其实是鱼与熊掌,只能选其一。时代的洪流总要淹没掉一些东西,这就是悲情所在。
“野蛮的文明人”
寄居于山野,极度厌恶现代文明,却又不得不依存于它,眼看其释出善意,却是在逐步使男主的生活趋向于腐坏。狱中剃头那场戏,当发须落尽,男主眼中的最后一点光亦随之殒灭。
古皮利的演艺生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撑起原住民电影的国际形象。德·希尔对游荡、绵长或无聊时间的使用,在这一部需要凝聚多种原住民所经验时间的样态的片子里,效果和意味就凸显出来了——而不像《追踪者》一样纯粹是mv桥段。但这片子毕竟还是"主旋律"式的。即便在重返oldlife的丛林里,成为查理精神支柱的居然还是那张照片,怀念70年代女王访澳时献舞的高光时刻(这也呼应了片尾教孩子跳舞的仪式性解决方案);在监狱里三番重复的规训时间,则也是"白人(现代性)时间"的隐喻(其实是明喻,借助台词说出)。只算合格,加一星全靠古皮利的表演,就像友邻说的,半个世纪的老戏骨依然保有素人的亲切。扣一星,主要因为太沉迷于用台词点题了……片尾字幕也有戏,新的老的、白的黑的生活都没有出路,只有面部的"此刻"迷茫。
除开一些叙事上的小问题,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前段还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这都全赖男主古皮利浑然天成的无痕表演。古老与原住被现代和殖民侵蚀,互相厌恶却又相互依存,向往不在对抗而在于传承,三星半推荐~
4.5片子要表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白人对土著居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压迫,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展现,叙事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让整部片子冗长又没多大意义,如果你那么想要去展示原著民的生活现状,为什么不去拍一部纪录片。
当现在文明的车轨开到原始文明的土地上时,暴力剥夺的不仅仅是一片可供生存的土壤,更是属于土著自身自由的精神象征。然而查理最后的回归也是大多数原始部落人们所做的“融入”和“接受‘。让人悲叹惋惜却又莫名无奈。7.7
听听澳洲口音。其实想躲还是能躲的,澳洲广袤土地总有立身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