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自我感动的家庭视频。公主与肥圆保镖以追思为名义亲临皇土考察,不惜一切代价为金主爸爸完成一份“首部”作业,哪怕牺牲几个夏尔巴人也在所不惜。自己和公主作为主创,镜头一定要多。公主不是来下嫁,一定要有上等人的碾压性气势。有人用生命捡垃圾,有人用别人的生命创造…自己的荣誉
如果只有一个理由必须看这部电影就是,我们可能这辈子都去不了,一定要珍惜这次可以在大银幕欣赏的机会。你很难想象一个95小姑娘去了羌塘无人区拍了这么个纪录片。从开篇就开始起鸡皮疙瘩一直到结束,特别喜欢那句话,当你可以自由的选择多了时,你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有时候做很多事可能就是需要一时的勇气,与自己和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进行自我对话。最后太同意导演说的那些话,去了趟西藏什么都代表不了,近几年太过于神话藏族人民的信仰了,你去了趟西藏,好像灵魂就真的被洗礼了?
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羌塘无人区第一次向人们留下影像,很难得。作为一个95后出生的女孩导演勇气可嘉,自然风光画面也不错。但作为一部电影,逻辑和层次上略显羸弱。好的题材,有钱有资源,却没把控好,有点可惜。三星鼓励一下吧。
如果你们看过原始素材,就知道电影院最终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是多么不容易了,满分鼓励一下。毕竟这不是一部摄影棚里拍出来的作品,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的不完美也是很正常
那么大群人浩浩荡荡进入西北无人区却拍成这样也真是无力吐槽。像之前的《冈波仁齐》以纯路人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文化就是很好的例子你却非得在纪录片里加入本应煽情出来却淡如水的追寻父亲足迹的戏码(不管是不是真的)就显得蹩脚又尴尬。后半段的略带抒情的风光片镜头又和纪录片三个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无论多严峻你写实总归是好的因为对于羌塘这个地方之于纪录片中我们想看的更多是【什么样】而不是【怎么拍得好】。总体下来有点失望。唯一优点大概就是这群人的勇气吧。
1、确实是一部花絮、正片混剪在一起的纪录片。影片的主体并非无人区的风光,而是整个冒险之旅。2、藏北秘岭或羌塘无人区的地貌、风光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壮美、震撼,影像带给我的更多是气候、环境极端恶劣的观感。3、制片人的存在感是明显大于导演的,这是一部制片人主导主控的纪录片。4、几个印象深刻的段落:饶子君见故人思忘父的情绪失控、关师傅突发肺水肿后的单车之旅、止步6000米后饶子君与父亲的“相遇”、跨年“庆祝”的激动与失态、剧组回到拉萨后老蔡说48人全部安全归来。5、饶子君之父饶剑锋是这趟冒险的灵魂引领者。我曾在一场观影活动中见过他,很直爽的一条汉子。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五年,我仍记得他的面容,可想而知,他的女儿五年来经历了何其漫长与艰难的告别。
我应该是最早看到这部电影的一批观众了。问了导演为什么这部片子偏向叙述,而不是风光纪录,她说这部片子一开始没有预设,没有目标,只有素材,这是在调整之后最通畅人物表达最丰富的一版。观影之后,我自己的看法,作为纪录片是合格的,虽然风光稍少,但人物的举动也算是一种风光吧。里面剪辑略显刻意,也是为了理出一条通畅的故事线,为了票房和观众考量也无可厚非。拿BBC来对比,就对导演要求太过了。然后处女作自动加一分。最大的问题,就是配乐太过冗杂,部分地方喧宾夺主,因为没有预设,所以镜头语言不能很好的吻合人物情绪,也没有对他有烘托。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去羌塘无人区,以及导演的回答,我还是偏向好评。四星吧。
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中国单元获奖作品,朴素而真诚的冒险。羌塘真美,梦想真美。
一部集体深入羌塘无人区的纪实电影线性叙事看完感觉大自然的考验反而没有人类之间的矛盾与低迷来的更惊心动魄从四十多人到八个人十多辆车到三辆车坚持与执着让制片人蔡宇和导演子君通过挑战自我最终完成了拍摄羌塘的风景展示确实很壮观也非常佩服这群向死而生的人
看了预告片,这种自我感动的纪录片适合上央视,再加上“首次”这种词更适合了。
片子没有刻意煽情或是赋予什么高尚深远的意义,就是认真客观的讲述了这样一群人为了各自不同的念想完成或是未完成这段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旅程,感觉很真实,我左右的妹子在观影过程中都不时长吁短叹的,为他们感到遗憾或辛苦。本来以为片子后面会带上20分钟的纯风光MV,么想到就是纯叙述过程,略有点失望。
拍了啥?随队记录混剪风光,正片流产了放了一场大型片花,跟大学登山队摄影组的差距只在设备上。一次野心很大的冒险,但无论从户外精神或者纪录片角度看都太业余了,既无有效信息量,也无有价值的艺术表达。作为私人纪念还可以,外人来看就自恋满满催人昏睡了吧。
1.我走过你来时的路,只为变成你那时的模样;2.中年危机的另一个代名词,便是乡愁;3.探险纪录片的外壳,亲情片的内涵;4.剪辑大赞。
还可以啊,有很多个点触动。一趟艰难的旅途记录,没有死亡都平安回来了,很好。星海、冰川、荒原、野生动物、劫后余生的载歌载舞、边防战士、父女的生命交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果世界上没有登山者,人类就看不到那般壮阔雄奇。对于普通市民的生活,冰川和月球一样遥远,而登山者和登月者把这个世界的更多面貌,生命的更多种可能带到人们眼前。
以为是记录羌塘风光的纪录片,结果是一部记录车队如何艰难地走进无人区的片子。广袤的湖泊,璀璨的星空,都是我很喜欢也很想亲身经历的,这辈子能去到一个这样的地方无憾了。但越美的地方也越凶险,那里海拔高,行路难,人迹罕至,使得这样一个美景得以保留,也意味着摄影组的前行会愈加艰难。临行前已陆陆续续有人因身体原因退出,急性肺水肿是主要原因。在生命与梦想之间,只能含泪保全自己了。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前行,却也因坏境的恶劣与设备的损坏而最终遗憾归来。女导演子君只有21岁,一开始好奇为何她会想要到这样险峻的地方来,在看到她爸爸去世前的影像后明白了(她爸爸是登山运动员,死于一场攀登),或许她是想沿着类似的足迹,感受一下父亲走过的山路,去挑战大自然的力量。这一刻,父亲仿佛与她同在。这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
说真的,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拍个无人机镜头?
大概有好几年没上过豆瓣了,特意找回账号密码来留个言。制片人老蔡和年轻的子君导是我的好朋友,我了解这部电影拍摄和制作背后的艰辛,也接受这部影片还有一些不足。同时我也不会忽视在当前的时代下,一些粗粝的表达可以有多么宝贵。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关乎藏区的片子我都是很投入的去看的,这部也不例外。从纪录片艺术表现性来说,整个过程有点混乱感觉。但是致敬摄制组带来普若岗日冰原的绝美风光!非常美!很感动!单就这点就很值得看。95后的导演,支持有想法的年轻导演!题外话,在这部片子里,藏族男人和汉族男人放在一起对比还是挺明显的,那就是藏族男人轮廓分明,歌声自然,很MAN,而汉族男子同样的户外着装,总给人感觉,肉。哈,大家别骂我,真的感受。
电影主创们自我感动到稀里哗啦的,电影成品呈现的样貌也是稀里哗啦的。
一部自我感动的纪录片,一部剪辑混乱的纪录片,一部根本不是正片的影片。它确实足够真实,真实的像一个花絮。它践踏生命,只为执着于完成某些人的梦想。是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无人区,每个人都有一个无法触及的梦想,当梦想和责任碰撞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