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拍得精致,看着舒服。2.鲍鹏山是秦黑嬴政黑商鞅黑吧,冷静的中立的拍片子不好吗?用个人臆测抹黑历史人物就是不一样的烟火了?
魏国大臣临终前向魏王推荐了籍籍无名的商鞅,魏王以为他是病糊涂了。魏王也没有采纳不用就杀的建议。最终,商鞅去了秦国实施变法并在魏国展现他的成果。为了赢,商鞅甚至和魏国主将打温情牌,却在「谈和」时扣住了主将,魏国最终惨败。多年后,商鞅为了躲避秦王的追杀像魏国借道时,魏国毫不犹豫地拒绝。成大事者是要不拘小节,但做人没有留一线也等于彻底断了后路。商鞅为了考验秦王变法的决心,曾经三次见秦王,前两次特意大谈仁义自然是不欢而散,最后一次谈法家思想,君臣一拍即合。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一方面表明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无论朝廷颁发多么离谱的方案,百姓只要照做就可以。」商鞅的霸道在战乱时再好不过了,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自然就需要「柔和」些,再明目张胆地用法家就不行了,儒家的君君臣臣最适合了。
民之于霸王,蝼蚁只且耳,利禄全趋之。天下地上唯一人存。鞅,君之血刃,纯乎狠厉之气,代大匠斫者。/绝仁弃义之世,唯可遁逸乎。
霸道可夺天下,不可治天下
商鞅是为理想的死士
第一个故事,商鞅变法。今人只看到商鞅变法带来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是法西斯主义的价值取向,老百姓的死活是不管的,法律的尊严也荡然无存。徙木立信,不是立信,而是立威。商鞅诱杀公子卬这一段,很多历史学家不愿意讲,片子里面却都呈现出来了。秦朝灭亡的基因,都在商鞅变法里面了。
秦王们躲不开商鞅变法真香定律,直至始皇吃撑而亡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耳!更愿意相信商君以及那个时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浪漫。不需要你有思想只需要你听话,熟悉吗?
注水有点严重,翻来覆去的说同样的内容,请的解说嘉宾档次有点低……
不咋地。主题是商鞅变法,结果一会扯到白起,一会扯到长平之战,一会扯到《谏逐客书》,说好的商鞅变法呢?而且深度也不够,对商鞅在秦国引起的一系列变革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
太一般了,没亮点
成也商鞅,灭也商鞅。当残酷越走越远,总需要一点温柔来降温
立木为信,变法开始,刑大夫、废井田、创军功,一脚油门踩到底。
只求成功,不求成仁。
自商鞅变法起,秦看似就越来越多地变成了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对老百姓拥有碾压式绝对权威的国家,一个首先依靠严刑峻法使老百姓老实听话的国家,这在秦一统天下后达到了顶点,对全天下摘横征暴放的“暴秦”最终形成。于是,物极必反,老百姓揭竿而起,秦二世而亡。
“历史的拐点”第三部:商鞅变法,感触非常大的一部,也逐渐更能理解整个系列——每一部都至少包含了两个以上的伟大历史人物,本部是商鞅和秦始皇。本集的导读嘉宾也都非常硬核,李山、鲍鹏山、刘勃等各式锋利独特的观点交相辉映,为这个题材之上加入了更多深沉厚重高远辽阔的磅礴视野和见地深度。“历史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选择捷径,在目地未明之前,一切都处于混昧之中。”“一个国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指标是什么,看历史这个时候很简单,就是贤人在不在位,能不能用贤人。”“争霸是春秋时代的主题,变法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
“臣民共治是刹车,独断和变法是发动机。时代不同加速和刹车的时段也不同。”
一个臣子一个帝王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商鞅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共四集,观于B站
历史真是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