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再次证明了什么叫“主旋律好不好看全看剧组水平,而不是题材。”
这是一部配得上黄继光的电影,不玩花活,认真讲故事,真实还原战斗场景,可惜本身是网大,资源倾斜有限,即便如此也远胜同期的《勇士连》。更可贵的是,在这个滥竽充数的国庆档,它不圈钱,并没有像往常的那些下线电影还想着收费,只为更多人看到英雄的事迹,这才是正能量、主旋律该做的事情。
比长津湖好看的多
每看一分钟电影,黄继光的生命就流失一分钟,直到最后牺牲,唉,英雄该被铭记,我们也要记住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看电影
黄继光在受着伤堵枪眼之前,心中想念着自己的母亲,想着与母亲相见,她带着哭腔问:“儿啊,疼不疼啊”……这一段的处理实在是催人泪下,结局母亲的独白可谓是画龙点睛,剧组很用心,演员也都在线!革命先烈为了多数人的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
70年过去了,他仍然是21岁。
这类带着英雄名字出来的电影已经不好评价。好像打星不是给电影,而是给英雄。
我家乡的英雄,我从小在黄继光纪念馆附近长大。
全片没有一句祖国,但处处都是祖国,已经完全达到了我心目中完美表现中国式战争的电影该有的样子,这一部比什么狼什么湖什么桥加起来还要好无数倍。平凡且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黄继光,那是我小学课本上的英雄人物,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他的,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通过这部电影,让我再一次深刻的记住了这位英雄。原来,他跨过鸭绿江抗美缓朝的时候才20岁啊。原来他是个小个子的英雄啊,曾经还因为个子小,年纪小不让他参军啊,原来他还有个外号,叫八大员,因为能打仗的战斗员、能做饭的炊事员、能治伤的卫生员、能抬伤员的担架员、能送弹药的运输员、能修电话的话务员、战时宣传员和通讯员,想想我自己的20岁在干什么?再看看黄继光,真的是好惭愧。这样的好电影值得多拍,也值得更多人去看,去学习。英雄少年,少年英雄!
第一次知道黄继光来自四川,第一次了解他是一名通讯兵,第一次知道他是家里老三,第一次了解他和他母亲的故事,第一次真正了解他从参军、训练、战场到最后牺牲的全过程。感谢这部电影。
很适合在这个节日看。片子可以用朴实二字形容,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情绪甚至是非常克制的,有记录片的感觉。同时也很真实细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每个战士的情绪,战士们的家书,教导员与三羊的牺牲,仅仅21岁的青年战士如何成长为英雄黄继光。寥寥数笔,群像却不错,扮演黄继光的青年演员演技也好。
教导员牺牲那段,哭死!话都没来得及说完,只留下一个轻拍胸口的动作就牺牲了!黄继光看着教导员牺牲,本想给教导员点上最后一根烟,结果难过到根本无从下手,这一套动作细节刻画,看得让人难过又揪心!
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曾经说过,英雄就是没有超越能力的人,做了超越能力的事。黄继光,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他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学习,他永远活在每个人心中!
网络电影拍成这样很不错了。军事细节、服化道上都很过硬。剧本本身没有槽点,拍摄处理上略显稚嫩,肯定没法和院线篇比。主要是军事上拍的很有诚意,战术的体现和各种细节,能看出制作方的诚意。最后的片尾曲很赞。
个子矮有个子矮的好处,当黄继光说出穿衣废布那一套言论时,有被逗笑,但听到他后面说的话“挨饿不怕,怕的是世世代代挨饿…”又被感动到,如果不是这样的信念,可能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幸福的生活真的是靠前辈们用命驳回来,这种片子不需要几星评论,故事意义足以支撑满分的评价。
今天网络电影《特等英雄黄继光》上线。对这部小成本影片的故事结构不做评论,单就影片在武器道具使用,还是真实的还原了入朝志愿军使用的“万国牌”轻武器,有苏波波沙、美M1、国产50式冲锋枪,苏捷格加廖夫、美M1918轻机枪;苏郭留诺夫重机枪、美M1919A4重机枪等。仅此一点,导演用心了!
主旋律电影要是这么拍我一天能在电影院看5部没想到网络小成本电影也可以拍这么感人大概就比长津湖好看100个水门桥吧
放在网络电影中,是非常难得的诚意之作了,和之前的作品拉开了差距。世间无限丹青手,平实细腻最难成。造神易,写人难。特别是讲述家喻户晓的英烈故事,易见的是排山倒海、叠床架屋的拔高煽情,难遇的是克己复礼、亢龙有悔的平实克制。
三分只给英雄。影片的质量,最多给5分。结构、桥段设计都是50-60年代战争片的套路。表面上看,细节很到位,服化道抖不错,但是仔细看都是槽点不合理。很多桥段都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让看客根本不能共情。所谓的感动,其实是各位看客自我感动,而不是被电影感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