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可以作各种论据的场合太多了:1、十七年电影艺术;2、十七年时期上海风貌,里面有只小烟灰缸很漂亮;3、知识与美德,大众与精英;平等与不平等,一系列的关系纠葛。此外,老演员演技出色。
当时的新式讽刺喜剧,刻画了大条理论,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男性。对男女平等,劳动无分贵贱等新时代观念进行了“科普”。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依然不平等,而很多劳动人民也依旧喜欢为难另一些劳动人民。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想起这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新华词典》里的这一句经典释语,其滋味至今入肉入骨。
中国大陆经典生活喜剧,本片的错位情节运用很是巧妙。在我看来,本片是大陆49建国后提倡妇女平权的一部电影,但主要是为劳工平权,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而非社会自省,但也只有在那个年代这种制度,恰好出于一种唯物的生产目的,人人平权才得以应运而生。王丹凤明亮大气,滑稽戏中不失庄重,倒是妥妥的新时代妇女新形象。7.6
妙趣横生,谐趣始终。编、摄、制、演都很出彩且均衡,价值观笼罩并不明显惹嫌,喜剧人做片子确实有味道,轻松欢快活泼,讽刺虽点到极致可叙事精准有力,比之《假凤虚凰》还要高一个档次。(同路)后来者陈佩斯转投了戏剧,开心麻花则铁了心要钱,接力未续一声叹息呀。ps.片中的太阳神似烦人橘子
根据海燕滑稽剧团舞台剧改编,王丹凤在南京理发店体验生活时,大量人群涌入影响理发店营业,也是当年一大趣谈。
天马厂,动作喜剧+巧合事件,生活轻喜剧昭示社会主义社会风貌,折射女性进入社会的多重困难。和十五年前的3号男理发师形成文本呼应。节奏紧凑,主观想象和平行时空并行,镜框镜头、间离通道。韩非在这个片子里的表演看到了石挥当年标志性表演。/开头出来才想起自己看过了…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4533215737/
经典老片!
韓非好萌,丹鳳大美~巧合和喜劇動作都拿捏的好...
短小精悍,戏剧冲突照顾到,人物性格塑造好,再有丰富的时代风貌,就非常喜欢了,何况演员还很灵,就很喜欢了。虽然是滑稽戏改编,但由电影演员去演,就没有太重的舞台感,还是比较自然好玩的。加上电影镜头的应用,让很多细节得以放大看清。韩非经常演“落后”人士,简直得心应手。王丹凤也确实适合塑造劳动新女性,那种有点天真与韧劲并存的感觉很难得。
社会主义性别观念与新中国意识形态宣传的完美结合,结合当下现实对比来看还是令人唏嘘不已,韩非的边缘人小丑形象令人拍案叫绝
建国第三个五年上影拍摄。顶级的小品,家里被剃的公鸡,兔子,鸡毛掸,还有刷子,童年的记忆。王丹凤好漂亮。开始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了。
三年自然灾害后的1962年,各地电影厂担负起使全国人民开心的重任。《锦上添花》、《女理发师》《满意不满意》都是文艺工作者努力让人民”笑“起来的成果。
也太好看了,我真的太爱韩非了,小人物演得太绝。这种从小角度讲大道理的喜剧写得真绝了,气氛轻松,语言犀利,时代的精神在演员的每一个眼神里。剧作和节奏都难得,再看看几十年后的我们,珍惜吧。
萌点好多,视听语言也挺丰富的,那时候的电吹风造型太可爱了。这种讽刺大男子主义倡导男女平等的电影,现在反倒没有了。P.S.我最喜欢的理发师也是女的
虽然是已经被拍烂的巧合-误会式喜剧,但没想到其中一些桥段的编排能让我真心笑出来,一些细节性的小巧思也非常可爱,电影中甚至还有有意识打破第四堵墙的桥段,虽然短暂而粗糙,但实践上很超前。五十分钟的体量浅显输出了两个很朴实的“平等性”命题,人物描写比较接地气,有缺点却不失人情味,镜头在上海街头游走时还能窥得一丝彼时上海都市的迷人烟火气,真希望能这样简单地活着。
210514资料馆。哪里有韩非哪里就有我。《假凤虚凰》里石挥也是3号来着
短小精悍,非常有趣一个喜剧片,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对于工作的追求与能力。王丹凤也太好看了,韩非怎么总演这种老观念的丑角啊!片中可乐的小场景俯首即是,开篇惨遭剪毛的公鸡,还有小兔子;结尾后毛终于保住了!领导竖起来的头发,戴上小帽子,也特别诙谐搞笑!带人像的小烟灰缸,用镜子转场,特用心一喜剧片,太可人了
在电影博物馆看中的美女演员。故事简单有趣,当个小品看了,制作即使在那个时代也算粗糙了吧,中间有个剪辑跳了…这是典型的那个时候的家庭角色吗?男权也太厉害了…典型的中国式讽刺幽默,我们总胜在故事和台词的巧妙。男主人看到家里所有带毛的东西都被妻子剪了,公鸡掸子刷子…巧妙幽默感动赞叹
非常可爱!摄影机达到了很大程度的自由;十七年的夫妻关系是不是总在“改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