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流行一镜到底,伊朗导演也来凑热闹,这样下去剪辑师要失业了。惊悚题材为这个两小时的长镜头增加了难度
4.5;整体结构和单镜头都以封闭环形为主旨,完成度较高;迷宫内每个入口皆相似,导致的风景却不尽相同,真实的一镜到底不仅仅追求形式感,重复相叠出的语义涵盖信息巨大;转场巧妙,时空被压缩到同一容器,极富魔幻感;走位精准,惊悚颇具,剧情于我来讲是次要的。
广阔空间内一镜到底,故事结构闭合成环。将血与暴力置于画面之外的“虐杀”片,人物喃喃如呓语,竟也能靠阴郁悬念撑满130分钟。炫技之外,天地之间无新事的循环往复和始终笼罩的恐怖感也有指涉伊朗社会的现实意义,愿风筝早日自由翱翔。
有的电影喜欢留白,而这部反其道而行做到尽量详尽,它给出了一种很新鲜的呈现全局方式,这甚至比一镜到底的噱头更值得称道。观众看到的是循环,绕着线路走了几圈,而电影只是用时光倒流重来将湖边的每个人物都展示一遍而已,灵异与惊悚的元素很特别。
形式的设计很有意思,但可以说只是有了理念,谈不上制造妙趣与意义。不成熟导致其对自始而终包围着的恐惧与威胁停留于鲜明的指向,被期望而不是被感知。确实,各种意象因缺乏reference而显得单薄无力,但也有很大的好,在政治与意识之外保留着一种出于想象的诗意魅力。
半小时弃,令情节涣散的过长手持跟拍伴着冗长无趣的对白,忽然冒起的弦乐配乐仿佛要即将上演极具历史凝重感的事件,然而之后什么也没发生,如果把这也当作实验那实验真的到处都是。。。
一镜,用镜头空间变换造成时空错觉,埃舍尔的矛盾空间加一维度,实验性很强,另外居然还有精分,还嫌不乱啊。
一镜到底。以为有变态杀人狂的劲爆镜头,结果是罗里吧嗦一堆话。不喜欢女演员的声音,太糟心了。
没有杀人场景的杀人回忆,摆在伊朗这个和谐社会,隐喻很好
关于“叙述”的实验,但长镜头调度干瘪,观感太差,"That'swhyweneededitors."
一镜到底的"神"作,神经质的神。不认同长镜头只为炫技的说法,就本片如同时空交错的循环往复设置,一镜到底是营造死循环般困局气氛的合适表现方式。女演员有句台词:notstartagain.场景如环形舞台,让人想到赖声川的《如梦之梦》。问题在于,故事空洞缺少内核,观感很乱。摄影只剩一镜,画面毫无美感。5/10.
一镜到底,原来摄影师是法哈蒂的御用与他儿子轮流拍摄完成的。北影节唯一睡大觉的场次,在森林迷宫里游荡,一会就着了。后来听同去的朋友给讲解一番才明白哇靠这么牛深了啊,以后出资源再看看吧。北影标放注目单元。
一镜到底的电影实验,舞台剧风格强烈,导演在第二部长片作品里已展露出对莫比乌斯环形时间叙事的深深迷恋。可惜的是,空洞的内容浪费了这个高难度的形式实验。极力模仿《女巫布莱尔》的惊悚悬念气氛掩盖掉剧本里想突出的女性被侵犯和虐待的话题。
#注目未来国际影展#整个影展至今最惊艳作品。一镜到底,生猛且细腻。惊悚,浪漫,一鸣惊人。
虽是一镜到底,但影片中的时间并非是直线,而是环形的,或者说是静止于某个时刻。以着长镜头来展现着那个凝固的时刻,展现着在场各个人物的不同视角,很有创意。影片在气氛的营造与镜头的表现力上,很有点贝拉·塔尔的风格,特别是逐渐走近或者远去的背影,时时响起的让人焦灼不安的音乐。
BJIFF,★★★,算惊喜,舞台剧范儿。如果正常拍攝也就20分钟讲完的故事,硬是用一镜到底“走”了134分钟。敘事结构有点诺兰的非线性。看完后静下来想想,估计导演是为了故事完整性而刻意玩转时空、装神弄鬼了。开头背景由白染红奠定基调。危机四伏不见血的虐杀,这社会不也是这样么?
2015/04/2116:00@北京电影学院。卖票男同学说这部是卖得最好的,不知道其他人,我一直在等吃人肉,结果看了两小时的螺旋缠绕式话痨片。结束错过了六点半的聂鲁达,浪费掉一张票。
《一次别离》摄影师挑战一镜到底的极致。非线性叙事结构、清冷的色调、荒凉的环境,手持跟拍镜头营造诡异恐怖的气氛,感叹影片对摄影功力、导演调度把控以及演员演技的巨大挑战之余,影片的故事讲述却稍显不足,整体铺陈显得刻意,且用音效造成的情绪渲染则显得一惊一乍。但导演的创意和勇气依然可敬。
我过河如林,不想只看到风筝,和昨日的你。
一个长镜头里还能玩出昆汀式非线性也是令人服气的,只是这故事...有点对不起这场面调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