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这个结尾。跟四百击一样跑,跟《曼哈顿》一样“要给他人一点信心”。不过这个甚至更好一些。似乎在这里伍迪艾伦还是相信“善恶有报”的,到了之后《罪与错》甚至之后的《赛末点》就完全不是回事儿了。看一个人作品的变化,揣测他当时创作的心境,真是很有趣。
如果我能让一个陌生人人永生,那就是woody,我希望有生之日每年都能看到他的一部电影,他之前的作品被我看完啦
3.5;伍迪老头说他最爱下雨,在雨色苍茫中踽踽独行,在飞舞的雪花中勇敢地追上去,在一次次失败中拾起自己的人生,无论怎样失意,总有一个人突然就懂得了你的全世界并心心念念。再次讲述一个小人物故事,结构很棒,每个人提供的“段子”拼凑成一个并不真实的DannyRose,却最终成为传奇。上台前3S:“star、smile、strong”。
老头从头说到尾,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相比于前作《西力传》的深刻炫技,丹尼玫瑰显然只能算作一部小品,但餐桌谈资,能这般随性自如,依然算是保持水准之作。此外,从上部对爱的大肆褒赞,到这部的温情脉脉,没法不让人猜测,这一切应该和米亚·法罗有关。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尖酸刻薄玩腻了,也该换换路子了。
小人物的悲喜剧,最后一场戏一群“注定不会成功的艺人”与这个啰嗦的经纪人坐在一起过感恩节的时候,不止是蒂娜,还有我,我看到了什么?一种难以言状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胜过《曼哈顿》的结尾给我的感动。艾伦和米亚法罗还愿意想起这场戏吗?
百老汇经纪人真是个难干的、令人伤心的工作啊。挖掘了新人生怕捧不红,捧红了又生怕离开自己。真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啊!只留下丹尼·罗斯在原地伤心。不过本片还算友好,起码留了个暖心的结尾。在残酷的现实中,恐怕就没这么浪漫温情了。所以说人真得乐观点儿,人生本就多灾多难,保不齐什么时候,打击就像雷电一样袭来,令你猝不及防。如果不做好准备,很可能一蹶不振,随时崩溃。我们也要庆幸这世上有伍迪,有这么多拍给我们普通人的电影,展示普通人的糟糕的、难堪的、一败涂地的、无可救药的人生。幸福苦恼,哀怨辛酸。7分。
对于表露柔情这件事,伍迪·艾伦总是十分谨慎。他几乎不会喜欢上他电影中的任何角色,常常见缝插针地在台词和动作中讽刺他们。然而正因如此,在满是嘲讽的语境之下,偶尔的一点温情不仅不落俗套,反而显得格外温暖感人。那一点温存,仿佛是一个与生活搏斗之人疲倦后,一瞬间的妥协与和解。
罕见的柔情,悲凉看尽的伍迪艾伦原来也讲过关于原谅的故事,甚至有《花样年华》同款的车内戏,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写过维系上流身份谋杀挚爱还推给命运的伍迪艾伦,那个时候他是真的相信爱情和人性吧。(原来米拉法罗可以不尖着嗓子说话啊)
总有些人或事会打乱你的生活尽情的拥抱他们吧!
黑白片。结构甚美。老头创作鼎盛期水准一贯很高。《甜蜜与卑微》可以看做这部片子的变奏,而伍迪艾伦扮演的经纪人式的人物再度于《独家新闻》中出现,他们讲着同样的口头语。
最亮笑点:“我叔叔是布鲁克林有名的糖尿病患者。”
看他第二次为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像个刚恋爱的年轻小伙一样奔跑,这次的这个女人跟他同居了十年。剧本设定太简单了,感觉好像是预算不够了故意减下来的。米亚终于演了一个跟以前的她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
明明是荒诞喜剧却如此忧伤,属于小人物的心酸和幸福。老头在片中的角色大概可以用“鞠躬尽瘁”来形容。愿好人都有好报。
一个段子接一个段子,段子引入段子叙事,剧情走向很科恩兄弟,喜剧笑料和戏剧转折让人应接不暇,特别喜欢两人逃亡跑到一个放大型游行玩偶的仓库里,灯亮灯灭的气氛很足,也直接联系了后面法罗看到游行玩偶时的顿悟,结尾虽然俗套但在前面台词不断的情况下一个没有对白的远景长镜头真有趣
居然完全没有认出米娅法罗,太颠覆了~
把DannyRose译成丹尼玫瑰是想怎样啊?!!!
像是做了两场梦,前一场是明知道目的地触手可及却始终到不达的遗憾,后一场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人只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
早期的纯喜剧作品之一,虽然不像他的代表作那么Woody-Alleny,但是非常轻松搞笑,而且是我看过他演出较精彩的一部,因为演的是一个不是他(纽约上东区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却很熟悉(Woody曾一度在comedyclub演出)的角色,大量的手势加三板斧的笑话再配上他最熟悉的BrooklynJewishaccent,活灵活现。
很特别的伍迪艾伦作品,非常喜欢开头从饭局谈话衍生出的一个个小故事,感觉和《无线电时代》结构一点像,只是这一部有个核心人物-一个真诚地把每个陌生人叫成“darling,honey,sweetheart“的人,一个习惯性全心付出的人,可爱到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