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thBerlinale纪念约翰约翰逊,其35mm拍摄短片集合,配乐诗朗诵,局部建筑拍摄制造的科幻感,适合在musum或者美术馆里。
声明,这不是纪录片!这不是纪录片!是改编自1930年同名科幻小说的科幻电影。约翰约翰森通过先锋手法,用南斯拉夫铁托时代未来主义的雕塑来展现未来人类的世界,配合上标志性的音乐,让观众进入一个自由想象的影像世界。再次声明,这不是纪录片,电影类型不是牛鬼蛇神有资格赋予新定义的地方,请不要误导观众,谢谢。
Jóhannsson的末世预言书,TildaSwinton的声音真的太仙太适合这种调调了。相比于电影院,艺术馆和音乐厅显然更适合这部作品
配乐非常棒,原作非常棒,Tilda非常棒,但是……说好的很多BDO呢?我以为卖点主要是BDOs,结果有,但不多,感觉没拍几个巨大建筑……
又是边境冲突,又是设施爆破又是疫情反复,又是种族问题,是,放在什么狗屁“岁月静好”的时光里,这星球70多亿人,随时随刻发生点什么都不必讶异,可今年这摩肩接踵的悲剧总会有点千丝万缕就像这南斯拉夫焦灼的土壤里,拔地而起的巨大又令人沉默的建筑,风光无两时,是伟大,是朝气大厦已倾后,是颓圮,是墓地人类啊,就是这么有趣且无趣
#Berlinale70th15#配乐和南斯拉夫建筑太美好了,数次想起莱姆的小说,那个缄默的万能的全知者。建议蒂尔达斯文顿来BFI拿奖的时候可以谈谈这部电影,最好搞个现场诵读的剧院project。
就这样,拍成了一部伪科幻片。如此简单。
是谁和Tilda一起看的?是谁和她坐在第7排?是谁看着她的侧脸激情澎湃?是我!是我!
这辈子与蒂尔达最近的距离就是在第九排左边望向第七排中间的她☺️蛮奇妙的是看完才知道原来导演就是娄烨提到过的冰岛音乐人极致的巨物迷恋“最初与最后的人类”化约为无其实像是先锋派时期拍出的东西当镜头仅仅是凝视着这样的建筑物人类的存在就被抽空了但是建筑物的存在却是由人赋予的这么一想觉得渺小人类的合力还是好强悍啊#资料馆
全是来追星的
巨大沉默,面目模糊。人类向何处去?还是尽快走到最后吧。
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形式与表达的完美结合,是属于我只能朝拜的电影,见到了蒂尔达·斯文顿本人!还要到了签名!
#70thBerlinale#官方展映。片名正解:最后与最初的人类(或按照小说中文译名"人类往何处去“)。冰岛大姐HildurGuðnadóttir的大提琴和人声!听得我兴奋到浑身鸡皮疙瘩!影像上的参考是比利时摄影师JanKempenaers的著名作品“纪念碑”(Spomeniks),本上的来源则是由蒂尔达·斯文顿朗诵的科幻小说《人类向何处去》。虽然影片基本就是一个配乐诗朗诵(16mm+8mm黑白影像,以及制作的数字影像)或者音乐专辑的大型MV,但是仍然要打五星五星五星!
镜头以尽可能多的仰望的姿态,看向天空,它再次提醒我们这个宇宙中最孤独的存在,终将交付把世界还给世界。末世图景置于16mm之上,来自所有的过去和未来,那其中似乎有2001的凝望,Tilda的语气宛若降临,配乐真的真的真的帮助太大了!InmemoryofJohannJohannsson.请全片加入令人着迷或恐惧的巨大沉默物体。
声画分离的人类散文诗,黑白画面让人联想到柏林苍穹下。导演不愧是娄烨和维纶纽瓦御用的配乐师,把仙姑旁白魅力发挥至最大。祝天堂安好...
南斯拉夫铁托时期遗留的巨大建筑,在晨昏间被捕捉,以黑白影像配合约翰逊绝佳的配乐,与斯文顿圣灵的声音,竟然很微妙地组成了一辑以仰望为姿态的科幻诗章。诗中自有断章与残像,偶尔一个重复或遮掩,就很容易泄掉圣光。三星半。@资料馆,#北影节#
不是谁坐蒂尔达后面还看得进去这个?
BDO患者的福音一定要在音效非常非常好的厅看配乐是艺术品tilda很像HAL9000
本片既不是科幻片也不是纪录片,更像一部配图有声书。影片节奏极慢,但配乐要比摄影优秀。文本旁白改编自1930年同名小说的最后两章,讲述了20亿年后最后一代人类(第18代)移民到海王星后的发展和灭亡。
#BJIFF2020#独特而复杂的美学和文化涵义,在拂晓与黄昏,以天空为背景,黑白画面展示建筑轮廓。影片更像是一个极其艺术化的vlog视频,不过一旦沉醉其中,就会发现声音和画面的魅力,文本为抽象的影像赋予实体空间,影像则将文本具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