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顿的独眼是被改装的摄像机,也仅有摄像机可以捕获真实面容,双目的常规视力都被遮蔽,在驱赶动物、遮蔽浴缸、蒙上镜子、撕毁照片的活动中,我们看到那苍老的手,一种对抗流逝时间的徒劳就发生在这种重复而荒诞的动作里,这就是电影。
当全世界的电影都不存在的时候,还有贝克特的《电影》。
Interesting.Asilentfilm,Keatonattemptstoevadeobservationbyanall-seeingeye.He'sonlygotoneeye.(1965)
与年老的巴斯特·基顿同样迟暮的,还有屋内斑斑驳驳的墙壁,原本在基顿电影中拟人化的机械,尽管有时给片中的基顿制造不少麻烦,但依旧是充满活力的动力装置,也总是可以感知到人类的存在,并做出自己的反应。而在《电影》中的墙壁却只剩下死气沉沉的被知觉,再也无能参与到基顿肢体喜剧的动作—影像中。宠物从屋内/画内到屋外/画外,再从屋外折返屋内的段落又构成了另一形式的重复,即动作的循环,这常出现于卓别林而非基顿的影片中,让一个日常情境/用具超越其世俗意义本身,贝克特借用的就仅仅是物品的客体属性,毫不避讳其落入无意义的深渊,就像卓别林将消防水栓用作水壶的笑料。贝克特的荒诞剧传统与电影童年时的肢体喜剧奇妙地进行了一次联姻。2023.8.21
O在身体上竭尽所能避免被别人看到,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被“全知之神”感知,就是撕毁他的照片,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举动,好像在说:“如果我不相信你的存在你看不到我。”除了他本人以外,没有人看到他,因此,在这个无神的世界中,代表O自我感知的E出现在从墙上撕下照片的地方是很合适的。
贝克特借用爱尔兰贝克莱主教的影像表达,他宣布:存在即被感知;由于我们在体验到最可怕的知觉时,知觉依然存在,我们又如何摆脱“知觉和被知觉的幸福”?贝克特创造了一个简单的电影制作系统以便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们认为他本人提供的指示和模式以及他在自己影片中区分的时间至表达了他的一半意图。//贝克特所区分的三个时间是:街道、楼梯、房间。我们提出一个不同的区分:动作-影像,包含街道和楼梯;知觉-影像,是房间;最后是情感-影像,包括被遮掩的房间和躺在摇篮中的人物。//吉尔·德勒兹.电影1:运动-影像.[M].p107
这部只有17多分钟的影片完全无声,而影片的编剧是荒诞主义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也就是《等待戈多》的作者。而主演则是默片喜剧大师巴斯特·基顿,但前15分钟没有给基顿一个正面镜头,除了一开始给了个脸部的特写,其余时间里摄影机基本在他背后转悠。最后两分钟才看到正面镜头,居然是个独眼龙。
《终局》里写的那样,残疾男人要求仆人丈量房间前后左右距离,以确保自己和自己的轮椅呆在房间的正中心。“我现在是在正中心吗?”阿贝,真的很爱你呀。
10/21/2022,@TheCriterionChannel.他作为一个在凝视之中存在的个体,与沉默的建筑和无始无终的废墟之间似乎并无区别。摄影机在他与恒定的空间之间游曳。时间漠然隐去。房间里的生命让他焦灼恐惧吗?(小狗小猫也太可爱了吧。<3)
天才作品。充满哲学和心理学思维的剧作,又像是一次行为艺术的录像记录。“自我意识如影随形伴随终生。”可惜找不到清晰的版本。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配合《运动-影像》第四章中的分析看的,主观知觉和客观知觉的关系转译为摄影机角度的变化和拍摄物的互动。片名film是不是译为动词更好,就像picturetheory的“picture”。
电影是个独眼龙......我没想到主角是基顿。
虚像。观看的欲望与被看的恐惧
被注视妄想症--眼睛-墙-快摇推轨track-eyelinematch-POV-whippan-几个直面镜头的惊恐-掐脉搏-360pan加跟背影-虚焦POV-拒绝一切可以看到自己的东西和人-狗猫鸟-重复动作-恐怖的大眼画像-360-鸟眼POV-椅背双瞳-金鱼-文件袋双瞳-POV照片女人-独眼撕-360无跟拍摇-正脸!反打正脸-惊恐-pov自己大特写-眼
贝克特+基顿,太棒!皮肤的褶皱里也尽是无可发泄的怒与痛
这部《电影》不是贝克特导演吗?
4.7鏡頭控制的真好!尤以個人視角的表現,老奶奶的鏡頭還有整個屋子裡的鏡頭都好棒!!不愧是SamuelBeckett。扣掉一個反覆的0.3,我看著基頓捂著臉的時候,覺得好心酸。
对感知的感知。其实能拍出这样的实验短片也是很赞。感觉最初让卓别林演更好。
特地读了德勒兹MI第四章,再看的,看完以后又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