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无论如何,总究是还愿了吧。偶尔有些笑点,还是挺吉瑞姆的。整体比较疯。
一个意识流的剧本却用了肥皂剧的方式拍出来,一部很差钱的电影,为导演可惜。
就那样吧。您的意思俺们是懂了,但是您的说法俺们觉得没有必要。
不是所有荒诞都有道理,不是所有幽默都值得推敲,有的荒诞和幽默就是一场闹剧。
堂吉诃德版之飞越疯人院。特瑞·吉列姆把自己为电影奔走20年、与金主制片人的纠葛以电影套电影、舞台叠舞台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有很多妙想天开的创意,甚至看到了很强商业片的痕迹。可惜私货夹带得多了,到后面调度就开始失控了,因此只得半部好戏。堂吉诃德是谁?是导演...
看到巨人场景时禁不住一阵感动
时代错位亦真亦幻,向吉列姆先生致敬,感谢他战胜了梦想的重担。
奥逊威尔斯、佐杜洛夫斯基、特里吉列姆等几位迷影狗眼里无所畏惧的堂吉诃德,在好来污看来就是几个穷矮挫的桑丘
将荒诞与神棍进行到底~
片头字幕一开始的“making/notmaking”就有对这20多年developmenthell的调侃;长长长的维基词条所作出的纪录在观影中不断跳进脑海:寓言故事折射创作的辛酸无奈,牵挂Grisoni的那部学生时期影像也可象征20多年前TerryGilliam所读的小说和第一版的初心。JonathanPryce先生表演的疯癫幽默、AdamDriver周转于不同女性之间的香艳调情还有两人在虚实之间的游走...细数一下竟然什么都有,只可惜后半部分逐渐失衡,落得一个不完整的成品,只更像导演自己这么多年的另类甘苦谈。
电影造梦害老头,导演化身现代桑丘,虚构金币,反光武士,幻象接力……这片子如果没拍出来的话会不会更好呢?
#Cannes71#闭幕片。7分。确实拍得很飞。金句也不少,对电影行的嘲讽也挺到位。不过跟老头重逢之后基本就是奔堂吉诃德文本本身去了,而把拍电影和剧组这事儿忘得差不多了……
因应时代变化被迫命题作文之下如何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新颖别致而尽量淡忘掉那其实还是源于范式套路?这点来说吉列姆此片做得明显比绿书要好,奉献了可看度颇高的第一幕。但接下来……
意识流。
执念是一种非常可爱的特质
去年买早了飞机票错过的电影过了这么久才有机会看到。感觉像电影导演,或者更具体一点说是吉列姆本人的映射,艺术家每天都活在才华和灵感无从施展、不断在梦里回到过去、放不下自己过去创作的角色,但同时又在担忧会有人和事因为作品而永远地改变。这一切其实都源自自己的坚持罢了,但这种坚持在外人看起来又无比疯狂。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很难走进它的情绪,但或许它根本就是一种焦虑的状态吧
谁杀死了唐吉柯德,谁杀死了理想主义,疯的是唐吉柯德还是我们自已,本片就像是属于特里的《八部半》,荒诞、虚无,充满创作的激情,20年的梦,你终于圆上了!
文艺片害死人啊。
天呐太难看了
「桑丘,讓他們儘管叫我瘋子吧,我之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讚許,是因為我瘋的還不夠。」──菲爾汀《唐吉軻德在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