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星半。拍摄手法和主持人主持落后了些,怪怪的。毕竟是中国日报出的,内容还有同性恋、李银河和豆瓣,还说什么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但是仅点出某些问题比如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网络很熟知,生不生孩子,就值得表扬了。另外;在中国经常是被代表,我是谁,我在哪?如果做个调查,80后到底是独生子女多,还是非独生子女多,应该还是后者,可后者无人提及。421结构的家庭多,还是非421结构的家庭多,应该也是后者,可为啥总是少数人代表多数,最广大的还是农村,他们是沉默无声的。还是多看看《小镇微光》和三和大神吧。
揭露了问题,但并没有深入。
很蹩脚的一部作品,像是一部大学生拍摄的正好及格的毕业作品。纪录片真正好看的地方在于记录,这部不像是纪录片,更像是街头采访+讲解+文章的合集。中国青年的概念太大了,作品仿佛要把所有的观点,所有的概念统统装进去里面,可是里面单独一个现象拎出来都可以记录个60分钟,区区10分钟怎么能塞进去这么多观点。感觉是为了讲而讲,很焦虑。镜头拍摄的也不好,特别是主持人经常插进来讲一段话,背景又是莫名其妙的,搞的像新闻一样。总而言之,太片面,不深入,不像是纪录片,更像是一堆现象的合集。
80后生活科普片,展现多种生活方式的可能,对于各种问题也是点到即止,浓浓的主旋律结尾。强烈建议剪掉胖子导演的镜头!
挺浅显的,只是现象的罗列,并没有什么深度。
看的时候是先在微信看完最后一集,后面陆续补上。影片的剪辑配乐与真实采访毫无疑问大大加分。然而缺点始终是采集样本不够大,各种结论可能还不具太大代表性。比如,许多人虽是独生子女确是在毕业后能获得父母的全力支持,身边不伐此等例子。另外采访对象多看是北方人,身为南方人有时实在难有真正共鸣
仅有现象而没进行深入分析,略泛。时隔6年,有些热点已然过时。喜欢那对裸婚小夫妻,彼此眼神坚定,饱含爱意,是这个物质社会一个难能可贵的存在。
第一集后续还没看,两分吧
样本太少。概念很好。
80后生活的万花筒,12年的片子,现在看来生活的跨时代性进步也没有太多。只是这个片子也太统一正确线了,虽然讨论的是生活的变迁,传到的还是传统意义的价值观。
很一般吧,蜻蜓点水地把80后这个概念演绎了一番,毕竟制作力量也非常有限,没有那种帮助人重新发现、重塑认知的作用,流于形式地完成了一个关于中国青年的纪录片。
短小精悍,很现实,我们是独特的一代,是创新的一代,作为穷二代的我们有着开阔的视野,却也有着一颗悸动的心,我们真的需要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更要弄清楚应该怎么去做。
为了高三口语,天天追,挺公允
蚁族: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群体
老片子了,四年前的,中国发展变化太快了,如今2018回头看,已经觉得很多问题陈旧了,或者依然是当下的热点。高房价,就业,逃离北上广,裸婚,同性恋,双十一光棍节。最感伤的一句话:来自重庆小县城的北大学生,香港硕士,说如果当初没有那么勤奋,一直呆在家中的话,现在的幸福感估计会更强一点。心痛。也说,考上北大,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人再去对你进行知道了,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探索自己需要做什么,并且要做得更好。来自湖北的国企老父亲空巢了,因为独生女定居深圳了,自己没有办法也只好离开家乡,投奔女儿。两代人的差异和冲突,可是源自于爱啊。裸婚的那对小夫妻,好勇敢,而且男生接受采访,女孩子一脸甜蜜而且幸福的看着男生,我知道他们爱着彼此,我承认我羡慕嫉妒了。
中国青年(80后)的现状介绍,浅尝辄止,深扒的话估计需要六十集。
随便看看。角度不错,样本不怎么具有代表性…
上世纪70年代末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80后成为4-2-1阵型家庭的第一代。他们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第一波人,从0岁到30多岁见证中国快速变迁和自己的记忆迅速流失。北京,一个集梦想王国和当地存活率极低为一体的霸道城市。爱情,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代沟,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繁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老一辈的观念冲突。科技,时代进步迅速,再不学习就out了。青春:最最宝贵的是青春,珍惜当下,不负韶华。
抛出的面太广而不足以深入思考城市青年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却又没办法得到解决
太短了,样本太少,也没有足够数据支撑,问题讨论停留在表面,没能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