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记忆,纪录片,诗电影,很多影像来自私人拍摄。强旁白,特伦斯·戴维斯自己朗诵。此片模仿《倾听不列颠》,延续TD自己的一贯手法,把城市记忆和个人回忆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个片长而言,还可以更细致一些,40分钟过后略有些地方重复了。
独白极尽诗意,隐秘灯火般晦涩不明;然而一座城市之美,并不依赖言语表达。
旁白里的很多句子,当我恍惚忆起童年时,觉得似曾相识。乡愁无国界,对一个城市的感觉亦是如此。
地球最终留给我们探索的,竟是最初的起点。这就是我想拍的电影。我的家乡,我的学校,我的城市,我的上帝。性感的私人呓语,激昂舒缓的音乐,摄人心魂的影像质感。关于时间与记忆,关于城市与乡愁。
Doyouremember?Doyou?Willyouforget?
我留意詩歌多過畫面
“Isaidtomysoul,bestillandacceptthis,mychansond'amourforallthathaspassed.”塞棉花一样去看片子也许会审美疲劳,低估好电影。幸好我没有错过你。
这种过于文学化和个人化的影像不适合奥斯卡。如果你不是西方人,不是欧洲人,不是英国人,不是利物浦人,不是利物浦的老人,你很难从这个片子中真正有所感触。他并不是在记录利物浦怎样,他是在记录他自己的经历反馈在利物浦之中。这年头的纪录片,越来越多样了。
"Homeiswhereonestarsfrom,asweglowolder,theworldbecomesstranger,thepatternmorecomplicatedofdeadandliving."导演的旁白声着实太催人眠。
美!!如果到了利物浦,会记得去探访这段属于私人的时光。
时间与城市两个主题衔接得并不完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IgtDifdUsM/如诗如歌。献给故乡最好的爱。asyouarenow,weoncewere.Comeththehour,Comeththeman.终点即是起点。GoodNight.
意识流的情书,给故乡,是私人的。
成长是时光的流逝,变老也是。我们的容颜变了,城市的样子变了。黑白影像,深情的画外音,曼妙的音乐,那就是利物浦
一系列关于英国城市利物浦的老镜头组成的现代史画卷,如同我们看过的关于二战和文革的回忆录。对白如诗般梦幻,形同散文。真不是像我这样的人能欣赏得起的。
绝对是神片。美的一塌糊涂,每一句台词都太美,美的让人都想把它裱起来,细腻,充满了一种语无论比的悲悯意识和希望和千丝万缕的柔肠,它未必展现的是一个个完美的切面,甚至有些是不美的,但是笔锋一转,它总能捕捉到很微妙的东西,家常如同昨日的熟悉感,仿佛还带着体温。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诗意。
Hiscityandourtime……
独白惊艳,配乐华美,故人老影像,别有一番滋味。散文诗电影,感性十足,内容稍显空泛散漫。
他的声音特有催眠性
以《时间与城市》开启自己晚期创作生涯的泰伦斯·戴维斯完成了他毕生夙愿:用电影拍出《四个四重奏》来。如果说艾略特同样是晚期作品的原诗完全是时间性的话,电影标题里的“城市”二字则赋予了电影必不可少的空间性,利物浦的影像努力成为叙述者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但最终还是完全臣服于主观的编排,这大约是本片最令人遗憾之处。戴维斯的世界总是终于夜的降临,失掉信的他反倒走向犹太教的时间观,像本雅明的历史天使一般把目光转向过去,并把一切推向随时可以发生的历史终结。这部电影于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我已无力再爱,我的爱只是投向过去。只有在黑夜降临的重生之际,我的爱才会再度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