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杨柳青的年画更合适
比第一部年画画年要好一些,但是好的有限
选题非常好,谁小时候没看到过胖娃娃抱鲤鱼的年画呢!拍的素材有些不够深入,有些内容又毫不相干。无人机和玩具收藏那段和年画无关,又不是介绍怎么拍天津宣传片。还有美术工作人员跑去相亲公园给同事琢磨对象,离了大谱儿,跑题到南天门去啦!打四星是因为对王树村的介绍和对林凌风的采访。国内民间美术博大精深,但是随着战乱和时光流逝,很多自然失传。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人,王老保存了大量实物资料并捐赠给博物馆等收藏机构。他的夫人林女士讲:……剪纸、风筝、拜神的那些纸啊,他都到死人的尸体里头去捡东西。做死人衣服的,他也交他们的朋友。他不迷信的,他为了收藏年画,怎么都可以,他一生就是为这个。真了不起啊。看完很想买那本《杨柳青年画资料集》,我深深地为传统艺术之美而骄傲,也深深地钦佩王老这样的研究者。
内容全部是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就年画本身而言还是比较语焉不详,但是愿意花时间的话还是能见到“繖蓝(素彩)年画”、“法国神书(一本1926年法国人出版的年画书,里面的画作系市集买来手工粘贴”之类的半严肃半花边性质的知识。年画“与时俱进”类的内容也有趣,能看到洋车洋服、抗日门神以及解放后深入乡村大干快上类的主题作品。总体而言还是那些墨线都断续了的老版精品更漂亮,有些仕女确实很美貌(国人的古典仕女形象多半不求美型,包括杨柳青的一些美人图),一些民俗神仙也以老版为佳,那种绘画目的和刻印技术营造出的特有糙感,满蓄着扭捏不成的纯正的生命活力。今人无疑能画得更美更精致,但那个老灵魂是装不进去了。
片头曲喜庆
叙事有点混乱其实,不过看得我都想买杨柳青的年画送人啦。
感觉越到后面拍的越不错,总体架构还可以,能看出杨柳青的前世今生,但有些故事安排的不合理,有些混乱
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如果能够深入下来,认真挖掘一下(如同第五集那样),本来,可以做出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可惜的是,太急急忙忙制作出品了,内容上实在空得有些强拉硬拽。比如:那个穿越机和年画风马牛、京剧《三击掌》也联系的勉强……只能说,比较遗憾。
能讲讲传统就不错,不过遗憾是杨柳青篇幅多,其他的也应该说说
不难看但也不太好看
片头片尾的小曲儿有意思
年画真好看,纪录片挺不错的
除了有点乱真的是感染力很强的一部纪录片
过年期间看了过年的话,介绍了杨柳青这个古镇和年画的前世今生,年画是记录当时风土人情和新闻的载体。有守护年画作为历史见证的逝者,也有新一代试图革新年画的年轻人。大运河将南方的颜料转送到了杨柳青。也将年画送往五湖四海
可爱www
正如最后一集所说本来与日常联系紧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杨柳青年画现在却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对于年画的传承保护,不应只靠像纪录片中的对年画充满兴趣的有志之士,也不应只继承前人的保护成果将其封存起来化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是应该培育能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形式,坚持年画记录时代发展,反映人民美好心愿的内涵。
美的,就是美的
很特别,有新意。
片子能够深入挖掘杨柳青年画背后的故事,将年画的历史、现实与传承娓娓道来,是一部认真讲述年画发展的好片子。
抛开高大上的定位,从一个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自己和年画的渊源故事,温暖鲜活。弘大的年画历史与个体的人生起伏交织,串联成线,寻根溯源。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