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确实是我挺喜欢片子。可这部太平庸了,豆瓣上一水儿的夸赞大师气质真不理解。题材普通,对政府体制和宗教的讽刺也流于表面,妻子的出轨也突兀。整个怪兽骨架摆海岸线上再来点冷峻空镜头就高端了么?而且还是140分钟如此冗长的篇幅,叙事效率呢?
仅看作对抗国家机器,就把这个电影看浅了
山岛竦峙水澹澹,洪波翻涌秋瑟瑟。世上最强钉子户,抗衡到底即罪名。以卵击石身难赎,却道人心欲多变。备遭惨剧缘何事,泪洒海上哭失声。
少年在退了潮的荒凉海滩上与利维坦的森森白骨一同哭泣,女人在惊涛拍岸的裸岩上与翻滚的困兽一同哭泣,男人在怪兽巨爪般的挖掘机正摧毁着回忆时哭泣。
俄罗斯的海水是深不见底的幽黑色。这个吞噬了社会主义、集权主义、东正教义的民族就像片中一隐即没的怪兽脊背,让人不寒而栗。
一部杰作,镜头冷峻大气,坏天气里的人物,超现实符号,有安哲电影的质感。只把它看成讲述俄罗斯“钉子户”的电影,迎合西方而得奖,冤枉了电影也小看了导演才华。“利维坦”的怪物隐喻,既是贪婪国家集权也是宗教的孱弱,男孩罗马很像《回归》里父权坍塌后的那个男孩,长大后能逃过怪物吞噬么?
俄罗斯电影对国家机器的讽刺几乎成了模式化的重复,以象征表现自上而下的麻木冷漠,共罪同罚,然而无论是异兽之巨,还是民庶之微都描绘得浮于表面,毫无刺骨的力度。宗教指涉和家庭关系支线的唯一意义就是稀释矛盾,整部电影除了零星几个镜头之外都只见心机,不见怒火。人之悲剧,问天何用。
基调凄怆幽邃,犹如永无停息、深蓝即黑的浪潮翻滚,庞大的史前生物骨架孤独如恒星;一个泯灭时空位置的现代寓言,内里互斗,外象倾轧,资本与宗教的勾结,法律与暴力的串联,千里之穴溃于蚁穴;家庭的式微幻灭依然是萨金塞夫主题之一,覆巢之下无完卵,两场庭戏宣判精彩。
太典型的悲劇劇型,太古典的拍攝方式,太生硬的思辨對話...!總之不愛,生生地把理性與感性從故事中撕裂,而毫不動人。
男主角妻子被发现出轨这个戏剧性的时刻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大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指明了男主的悲剧不单单是由于国家机器的迫害,同时也恰好凸显了一个人所面临的命运的捉弄和四面受困。这表达了导演对世界更深刻的绝望:在上帝化作的风暴面前即使拿起你的枪,可能你也根本不知道要射向哪里。
吵到中途三四次差点忍不住离场,不明白分数为什么这么高,各种讽刺都有些太刻意,不是很喜欢
五星推荐:《利维坦》,部分桥段甚至有梁赞诺夫的影子,我始终期待俄罗斯电影的回归,俄罗斯电影都值得去大银幕看,因为它浑然天成的大气,是世界上最痛苦深刻的文化,那些自毁的孩子会情不自禁的爱上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俄罗斯人对灵魂叩问的更直接,更给力,虐心虐得更爽,连讲的笑话都那么悲伤。
以诸多对比强烈的场景意象和步步跌入深渊的悬疑剧架构,塑造了一个以卵击石的个体悲剧。孤傲而脆弱的漂亮小屋与波涛汹涌的冷酷巴伦支海,举目无措的家庭成员与搁浅岸边变成巨大骨架的鲸鱼……作为一对对高度象征性喻体,共同显影出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在俄罗斯当代的漂亮镜像。
利维坦,旧约圣经中的水族之王,力大无比无物能伤。两次滩涂巨兽骸骨的出现那么乍眼,而人们业已习以为常。瀑布烧烤没有展现的激斗、射击靶子用领导人照片、与牧师求祷时的耶稣像。这样一个人类世界里,警察可以因几句言语不和而非法监禁,市长可以因贪得无厌而强拆恐吓嫁祸,连朋友之间也无底线可言。
俄版天注定+1受不了那种太过明显的”我是当代老塔“的架势这个导演真心高开低走的典型
戛纳首颗五星,安哲风骨犹存。清清冷冷的峡湾,钉子户谋杀案,圣像首长像,利维坦的骸骨。探讨国家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崩坍。手法工整大气,固定+横摇,长镜头内演员调度,前后呼应...还有点幽默讽刺,法庭和教堂推镜头饶舌笑死。一部可供回味和探讨的电影,可惜对手也很强,没拿金棕榈。
期待了大半年,结果还是只喜欢海报上的那一幕。想把家庭,社会及宗教面面俱到,却未见新意。相较而言《游客》要好得多。
叙事太冷峻了,感情处理的极其细腻,又有留白。看得人心寒。。(战斗民族连念判决书都像打机关枪)
哇,厉害的,其实是一个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的强拆故事(据说原型还是美国人?),被导演拍出了自己的感觉,还抓捕了这代俄罗斯人的生活气息。嵌入的支线不仅让故事形成完整的圆形,更让人物的行为不能被单一的“好坏”准则来判断(尤其是宗教那条线),看完之后回味无穷,非常棒。几个演员真好
这样的遭遇在你国都是买一送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