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看的心头一震。这样一种普通的对话方式,竟然感觉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风格。没有造作,没有漂亮话,只有或随机或命运一般的信息线索。
教诲师:可与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对照观赏。
虔诚的恰恰未悔过,坦诚的其实在拖延,对生命不屑一顾的也惧死,说到底,你能救赎的只有你自己
致敬大杉涟...可是片子也不是特别有趣呀
7/10。文本电影深度再深也不能给高分,电影和文字始终需要有区别。死刑犯的临终关怀,说到底,教诲者是在度自己。我喜欢最后的设计,写在色情图片背后的话,是留给观众的问题。
还是觉得笨拙了一点吧,说教味太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种极端的表现形式的话,那我更愿意看大杉涟被六个犯人围成一圈互相battle。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个别人物有趣,整体无聊。
全片基本是牧师与死刑犯对谈,牧师竭力向死刑犯传达内心的平和,在套取犯人口供方面,牧师比喜欢刑讯逼供的警察要高明,这些人向牧师吐露心声,寻求宽恕,也有提出质疑,反应激烈,牧师教诲别人,也审视自己,其实,谁也无权决定别人生死。
能够坚持看完的应该不多,对白的逐渐高潮做得不足,虽然后半部编剧往这种思路上走了,可能有些力不从心,又不想推倒重来。
死刑犯人的临终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希望阳光能照耀到每个角落,哪怕是阴暗的角落。角度挺新,节奏挺慢,立意不够深,让人慢慢思索吧。个人赞同死刑。有些生物,不面对死亡,不知道何为正确何为善,他们像孑孓一般活着,听不懂人话。
あなたがたのうち、だれがわたしにつみがあるとせめうるのか。因为差那么一点劲头减半星,又因为已经离开一年了的涟桑加回来。牧师与六个死囚之间,斗室之内的一次又一次对话,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场景,除了牧师自己的回忆。配乐也几无。而从头到尾进度条一次也没想起来看。所以最终还是聚焦到教诲师这个凝视深渊的人,他以何种方式面对深渊。“我会陪在你身边,所以也请你陪在我和被害者身边”,地藏之感。死囚们的前情反而是隐晦的,甚至并无“悔改”的,甚至会站在立场高点让牧师哑口的,会想岔到密阳的那段,然而重点也不在这。几乎全部要靠语言的力量,多次对面部和肢体的近镜头,每一位的演技都相当精彩。
3.6
偶然遇见了这部特别好的电影谁人无罪我们是谁竟有资格去给他人判罪
很好睡,本来就不信
以对话串联起来的六位死刑犯与牧师的人生特写。场景简单,剧情沉重,说教意味略浓,配角们的演技基本上都比主角好(意外发现:玉置玲央),各方面而言作为涟桑遗作有点可惜了,可能站在影片制作人立场,一定程度上也透露了涟桑的生死观吧。
拍得超级好!哪里可观性不强?都是看视觉效果美国电影长大的人这么评价的吧?看到当中不禁想吐槽,被哥哥杀掉的牧师的妈妈的当时的丈夫的为人比实际我周围的人不知道好多少,比如,叫他们来吃自己要钓的鱼,自己小孩对哥哥们出言不逊也会教训,虽然对他们的父亲讲了人身攻击的话,但远远比不上我周围人讲话下作卑鄙,侮辱性强,抓住他人软肋不放,这样牧师都萌生了杀人之心?
话剧感,在有限的空间内人物也比较丰满
太平淡了,根本看不进去,但是知道讲了点很深刻的东西的样子
聪明的表现形式,有大智慧的内容,信息往返的表达并不枯燥,因为岁月如歌,生命本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