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就是按照这个素材带来拍的吧
「那時我愛得很深。」/「孤獨咪仲好。」/「我無錢去買花,但我識摺花。」
我在意识到自己贫穷的时候,恰好看到此片。我的贫穷在于,在找到理想工作前不得不靠父母的钱来呼吸的自怜与惭愧。在这个城市,我学会等超市关门前去买打折的菜,学会每天记账,想着怎么节省。其实也大可不必,大可让我舒服地去享受,只是觉得这样才能减轻还没有独立的那份焦急和无奈。。。
哪的穷人都一样,惊讶的是香港的穷人在那个环境下显得更凄苦。这片子音乐太少了,以至于最后婆婆看烟花的音乐出现的时候一下就滚泪珠了。
冷静冷静冷静
低调的镜头角度与音乐化的剪辑逻辑没有《天水围》也就没有这部片了吧
马屎皮面光,里边一包糠,,
貌似之前真的没有思考过香港也有贫穷。
还是由衷的喜欢香港人的草根精神。一个师奶说:“我就喜欢去逛花市,即使我买不起花,但我可以一直走下去,因为面前的路没有尽头”
现标题时那一段时舒伯特的重低音,鸡皮疙瘩瞬间起来。贫穷并不是悲剧,每一段贫穷的背后都有个让人痛心的故事
几个家庭相互穿插,似乎已经分不清谁跟谁了,可是这又有什么所谓呢。
比起看过的几个大陆纪录片看起来正常许多,可能是剪辑技术上比较好…唯一不舒服的一处,是拍一个大陆过去的男人的房间,对着mao像横拍竖拍,本来房间就空得很,那么大一张谁都能看见,有必要各个角度死盯着拍一遍么,70多分钟的片,不至于要靠这个拖时间吧…
这就是生活
通过电影名体现了褒义与贬义之间的生存状态,如今的贫民即过的不错但又好像不如曾经最辉煌的时候,导演最后通过青年女孩说出了窘境吧,采访套路很清晰剪辑很下功夫为了避免枯燥还做了别人的生活碎片,各种逆光背影很有格调
張經緯的紀錄片永遠都帶著溫暖的感覺,正面的意識。他們五人命運看似不一樣,或多或少都是在報章耳熟能詳的故事,但他們同樣在承受孤獨和貧窮;你可以說他們沒本事,要靠綜援過活,但至少他們感恩,接受命運,謙卑地活著。他們不自覺在訴說自己往事時,均帶有笑中有淚的表情,這也是他們活著的痕跡。
本片引发许鞍华创作了《天水围的日与月》,烟花之下,庶民的、贫脊的、斑驳的香港。
香港也有这样的地方。叹气。
有梅姐才看的,不怎么出彩!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山寨这个片子
好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