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国策,实则反战电影
三星半;以战时一寻常人家日常片断为切入口,侧面折射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灵影响和生活格局的改变;片子虽短,但种种细节也耐人寻味,母亲的长途跋涉和几番不舍买玩具飞机,媳妇在影院外的踯躅,小儿对飞机的追逐倾慕到若有所悟扔掉玩具,淡淡悲悯涌上心头。
母亲的眼泪,妻子的踌躇,弟弟的委屈,终于买回却被扔掉的飞机,还有最后的背影。
成濑1941年短片。妥妥的国策电影,而且好玩的是[一秒钟]的梗早在这一部就被用过了;而且特别好玩,片子里的(绝大多数)人同样也是不爱/不看电影……成濑拍得可是比张艺谋煽情多了。不过难得成濑拍出一个典型的欧亨利twist……结尾倒是强行上了一个happyending就有些减分了。
不知《一秒钟》的灵感是否来源于此。有意思的是,《一秒钟》里张译一定要看、反复看女儿的镜头;而《怀念的容颜》里母亲因哭泣没有看到儿子的镜头,妻子则怕自己看到了会痛哭不止而有意不去看丈夫的镜头。看与不看,都是无法释怀的思念。审查之下,成濑以这一情节暧昧地传达了自己反战的立场。
飛行機
成濑巳喜男二战时期的作品,只有半个多小时。表面上看这片像是用作战时宣传,但实际根本没宣传什么,只是战时日本乡村生活的一个缩影。P.S.影片中的战时新闻里提到的是日本在湖北宜昌的作战情况。
3.5
新闻那段力度惊人,国民的担忧,异地的战死全都在短短数秒内被带出来了。
这个时期的成濑又回去拍了部短片,特殊时期作品也带有特殊性,和后期成濑的片子还是有一些差别
成濑导演对于战争的态度我个人觉得比较暧昧、所以在40年代期间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类似场景,也许是迫于当时的政治氛围,不过以儿童的视角来进行宣传、总之看着不是味道。
“任务”电影,成濑将其微缩至一个普通家庭,祖孙三代去“看电影”的行为是重点,被看的影片并不重要。
还可以,日本乡村生活的恬淡和谐和战争紧张残酷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片子有意思。拍于1941年,成濑巳喜男对于侵华战争和战争的态度在此片中甚是晦涩。片中的主角去县城看贴片的战争新闻,因为有他们的亲人出现,那个战场是湖北的宜昌,还有日本在美国的日侨,基本上是人种优秀论的调调了。成濑拍女人戏很多,其实他应该多拍孩子的戏,看过那个《天真》就很不错。
短片,无字幕
虽然是战时作品,但看得出成濑对战争的态度,飞机和电影的对立暗示军国主义和个人亲情的对立,小孩为取飞机而摔伤腿也有影射的意味。视点很连贯。
四星作品
有时候还是会佩服成濑的勇气,用战争宣传片来包裹自身对战争的厌恶,还是能看得出对和平和女性柔和温婉的向往,早期的短片结尾很温暖
如果不是战时宣传片的话可以给到3.5。故事很简短,就是儿童视角下的战争宣传,前作《真心》也是宣传成分浓厚的作品,但是这部的态度相对《真心》还是比较明显的,儿童最后对战争宣传的态度一开始是狂热的,后来知道家庭的艰难之后,象征战争的飞机模型可就飞扬不起来了,前方再势如破竹,家里的日子还是紧巴巴过不下去...可见成濑对战争的态度至少不是大唱赞歌,就是按自己的平民视角来看并且拍出来,这个做法和龟井文夫类似,只是龟井拍的题材更直接,不得不加入更多曲笔。
精短,细腻。马苏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