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30年前运河沿线的国人生活状态,环境,十分感慨。
看了两集关于自己家乡的,那个年代拍摄的纪录片有种天然古朴的味道,没有现今更多的人工修缮痕迹,画面中的老人说着纯正的方言,镜头下报以羞赧的笑容,幸福而知足的样子,给我们这些一心想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直观,触动内心的影像资料。
1986.07.05
追忆~
话说长江创作组的又一成果,有错别字,也有文史错误。请了当时一流的作家,所以文笔非常好,还专门出了书,但也有不顾事实的地方,比如黄河夺淮导致苏北穷了近千年,这里面却说黄河故道是黄金水路,苏北人民那年代买不起电视,不然还不得气得把电视砸了?放在今天,最宝贵的是影像资料吧
2022年在b站看过,今晚再看微山湖这集,湖上有用趸船建成的简易学校,有撑舟的卖货郎,有郎中以舟为家并兼作简易水上医院。长江上、运河上都是帆船,我记忆所及,自我有记忆以来(1985年前后),广州的珠江水面上早已没有帆船了。以上所述,于我而言,不啻是异域风景。
央视和水电部、交通部联合摄制,水陆空立体拍摄,却没有现在无人机航拍那种盛气凌人的里芬斯塔尔美学,反而亲切可观。总共三十四集,基本上一集一个地方,内容分别是:长城与大运河、北京城、杭州城、浙东运河、绍兴、杭嘉湖平原、盛泽镇、吴江同里、太湖、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苏北运河、里下河、淮安、黄河故道、徐州、微山湖、运河喜与忧、济宁、幕后故事、黄河两岸、聊城、临清、德州、南运河与沧州、枯干的运河、海河与天津、北运河与通县、另起一行、感谢与点评、前前后后。当年是边拍摄边播出的,每一集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淮安这一集能看到汪曾祺的名字。还有不少插曲很可爱,比如“运河喜与忧”这一集观众来信反应环境污染问题;无锡的锡字用了简化别字,专门纠正过来;对北方运河干涸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讨论,很有时代精神。
三十年巨变
相比《话说长江》增加了一些人物采访,开创边拍摄边播出的先河。
到微山湖衰弱,到东平湖绝迹。
本是冲着大运河看的,但爱上了片子记录下的八十年代的风土人情。人们当时的生活,衣食住行,举手投足,好亲切,感觉自己和那个年代的人们情感相通,片子的制作播出从内到外洋溢着真诚,看的时候舍不得快进。
运河是伟大的。为了对得起先人,为了造福今人,为了福荫后人,呼吁修复大运河,全线通航。
京杭运河,唱着神舟古国,书写华夏精神上的人字。那个时代人们关心国家大事,那个时代人们关心未来,那个时代人们坦荡胸怀。
放下我们今天观看纪录片的“讲故事”标准,站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历程中去看它,会发现这部纪录片的优点很突出:没有再现,全部纪实拍摄,留下了很多具有文献价值的珍贵影像,几乎每一集的撰稿都是知名作家,所以它的文案本身就能成为一本有关大运河的文集。
现在看了觉得节奏有些缓慢,但是还是值得一看,很多画面都已是历史
里边主持人有句台词,既要报喜也要报忧。片子除了讲运河沿线的古迹风光,建设成就之外,也讲了环境污染,文物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等问题。那还是个可以讲些真话的时代。
从邗沟到里运河
隔了30年再看这部纪实片,所有的现实都又变成了历史。
八十年代的淳朴感,特别是中间观众来信的部分。
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