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美国人在南太平洋的救世主形象,非要把背景放在法属殖民地,岛上除了土著还有大把中国人、日本人?晚年的福特就是一个自大狂,傲慢到让人难以忍受。倒是李·马文一贯不羁的形象到了这部片子里倒是让人比较容易接受,私以为他没去演菲利普·马洛真是可惜。约翰·韦恩总是打女人屁股也太恶俗了
Imdbtrivia第一条还真不是福特开玩笑,确实是当度假玩去的,难得拍了个几乎纯喜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Hatari和Man'sFavoriteSport;虽然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却有点MASH类似的效果;LeeMarvin几乎完全脱离主线(女主找父亲)的老顽童形象确实非常好,恐怕只有60年代以后随心所欲的福特才能拍得出来;抛去东方主义,福特在太平洋上建的爱尔兰乌托邦(TheQuietMan里的地点Inishfree在此片再次出现)确实非常令人向往
除了景色和音乐,真是毫无看点
美国战后在太平洋地区的救星心态殖民主义
一个乌托邦,看一部福特,像看了十部电影一样,即便一切看似都是陈词滥调,但重点来了:即便是为了任意一出粗俗戏码,福特都必须创造至少十种动作,并且在镜头内富有节奏地书写下这些动作,而为了抵达一种舞蹈般的自发性,宗教仪式般的庄严气氛与孩童游戏般的手工感必须同时存在,甚至互相入侵。
6。小岛观光游记
3.5星,这是福特理想中的世界,是一个受上帝庇护的乐园,说着各种语言的人们都可以在这个小岛快乐相处,死了以后还可以埋在同一个墓园,似乎只有天堂才会呈现这样一番没有种族没有阶级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的情景吧频频出现的仰角镜头时刻在提醒大家上帝无所不在。PS这是福特与韦恩的最后一次合作
前半部很完美的牧歌,为了约翰福特伟大的手艺我可以容忍他过时的性别和种族观念(有一说一50年代后的福特思想是进步了的),但他天主教式的多愁善感是真的不能忍;62年霍克斯拍了hatari,63年福特拍了donovan'sreef,挺有意思的
老福特拍了一部霍克斯式的电影。但福特显然还是更擅长在西部、战争的大框架下点缀一些小情调。真要是把情调摆到最前面,感觉就不如霍克斯好了。
4.5stars.李马文作为开场,他的人物线却铺得十分隐晦。你以为的麦高芬其实只是障眼法,福特玩得很开心,悲喜剧也拿捏得很有分寸,果然是越老越妖啊
补标,这是Ford和Wayne生平第28次合作,也是两人此生最后一次合作。在两人的合作下,打造了西部片的一个黄金年代。福特成为了韦恩所有孩子的教父,而在福特的葬礼上,也是韦恩为其致辞。电影相当无聊,除了音乐和摄影可圈可点,基本上就可以理解成神经喜剧没拍好,拍成了油腻自嗨片。福特的电影与时代紧密联系,此片可以视作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于太平洋的殖民主义心理
4片子展示出人生总会有疯狂的时候,但也会沉浸在幸福的生活点滴中。年代感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印记。
爱情喜剧一部吧,男女主的感情张力还是有的,个人很喜欢,李·马文的存在感觉就是给男主加戏和搞笑的,因为主要剧情是围绕医生一家的,而置身剧情之外的男主去掉基友剧情戏份会大幅度降低啊
1.李马文、韦恩饰演的角色,几乎每个行为举止都很粗鲁、粗暴。2.医生三个子女的事根本就没有必要撒谎,难道三个子女以及妻子是耻辱吗,要撒谎掩盖吗?连自己孩子都不敢承认这是一个什么孬种?三个小孩也是孬种连自己父亲也不敢承认。一个基督徒牧师违背教义,也跟着撒欢。约翰福特是个傻子+弱夫,果然导演大部分是不学无术的交货。(两遍)
音乐风光片
谈谈情,打打架,海陆通吃的aloha....风情小岛生活片,JohnWayne领衔的轻盈喜剧,洽如我钟意的生活散文。评:3.7星。
六十年代的作品,很浪漫。点赞。约翰韦恩,一如既往的高大上形象。美女配英雄。
4.5
20/3/16
挺搞笑的,海岛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