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方框画面,仿新浪潮的叙事风格(就是东拉西扯keke)。全世界大学生果然都是最闲的。导演骨子里很自恋,镜头和声效时不时的炫技一下。少年,美得让人想入非非的少年~
这片子要联想到它的政治背景之后再看,才能更好的理解导演的意图和良苦用心,如何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无处安放的青春,他们的大学生活被政治运动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因为社会的不安而遭受着歧视,这其实是像两个电影,把政治拍的这么文艺小清新。★★★
不是不能装B,而是装B自身也得有料。不是仅靠玩儿点黑白十六毫米之类的技术,就能装成大师的。导演一股投机取巧的劲儿,以为弄点小资清新,加上个若隐若现的罢课历史背景,就可以成就大作一样。影片主角,尤其让人讨厌,出生底层,还总装出一副生于天堂不谙世事的模样。
不管是成片的摄影、构图、配乐,还是片中人物的相机、磁带和对摇滚歌手的寻找,文艺气质爆表。导演喜欢留白不戳破,散漫不拘束,创造的淡淡的味道挺好的。[B]
深深打动了我。破碎(也许并不存在)的理想,努力重建的希望,转瞬即逝又永恒的爱情,充满悖论的青春。真心欣赏那段对墨西哥电影的自嘲和反思,多希望中国电影人也能找到自己的痛苦,而不是表面化的学习日韩欧美,多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一员
比早期卡隆或伊纳里图还是差远了。#补标#
视听也太炫了吧。有点想起《怒火青春》。【edit:完爆罗马】
柏林预习。2014柏林全景+最佳处女作奖。城市漫游式的公路片,大场面控制对一部处女作来说实在太出色了;摄影很厉害,声音处理也很有想法。当然对1999年墨西哥学运的讨论(cue了1968,但是主角是几个革命中的逍遥派……)完全是在法国新浪潮的框架内,也可以看做是68回声之一。有法国新浪潮早期那种随意和激情,然而正如虚构的EpigmenioCruz是个混蛋一样,双重意义上的父亲缺位实际上也否定了“弑父情结”,完全是迷茫的子一代的漫游(以至于中心-酒吧段落中间还有一段直接cos[甜蜜的生活],其实片子剧作还有多处呼应费里尼这部名作)。导演处女作拍得是大学和动物园,第二部拍的是博物馆,他的作者性难道是在故事片里讨论公共机构么哈哈哈哈(眼瞅第三部大概是拍警察局了……)。
明明就是个炫技短片合集。“该死的墨西哥电影,随便抓了几个可怜虫,拍成黑白片,就说他们在拍艺术电影。”
Serjovenynoserrevolucionarioesunacontradicción.(译名去死吧
城市電影。尋找父親形象,搖滾樂,無聲、刻意放大的環境音、主觀的環境音,聲音的操弄。電影到一半時的敘事斷裂似乎是個神來一筆。
过分成熟的导演处女作。镜头调度技术和主题表达形式上给与人的惊艳感受远远超过涣漫的内容:关于青春、关于政治,以及关于他们在一个少年身上的互构其实挺没劲的,而且情节过于松散缺乏故事性,风格化的电影语言再美也很难绷得住两个小时的注意力。如果不介意新浪潮那种跳脱的个人化的叙事体例,稍早前诸如扔气球的恶作剧桥段很有轻巧的趣味性;再往后从楼下的小女孩出场,到医院、到街头、到田间、到学校……像是微缩的公路电影,却少了一口串联剧情的线索;学生集会冗长无感、散会后的游荡符号过满……表达的东西有限,只有短暂的泳池一小节有一点观赏性。也不能说创作上是投机取巧,拉美电影的剧本一贯孱弱不堪——更大的可能也许不是耍滑头的偷工减料,而是剧作层面人家真的懒得好好的组织素材,天性如此。饰演Tomás的SebastiánAguirre超可爱
格调好。
出乎意料的好看
顽皮闯祸男孩和闲散无事大学生找寻摇滚音乐偶像,体验学生罢课运动的浪荡青春公路之旅。三人行变四人行,过曝、高频音,推镜逐渐聚焦人物,镜头设计和声音设计极富特色。戴上耳机聆听磁带始终寂静无声,直至会见偶像之际再响彻音乐。墨西哥黑白影像,前有《男孩超级白》,后有《罗马》。男孩白皙隽秀,帅气可口!TenochHuerta哥哥非常帅!!我的男神GaelGarcíaBernal居然是本片联合制作人之一!始终没说清楚为什么弟弟的皮肤不如哥哥那般黝黑,男女主的选角偏老,看起来更像社会青年。同样是玩视听特效的“炫技”新浪潮首作,几乎比任何一部国内新生代文艺片都拍得出色,比去年看的那什么狗屁不通的《她房间的云》强一百来倍吧!
影像足够吸引人,试听语言足够前卫,电影整体足够新潮先锋。男孩足够美艳。只是叙事能力不敢恭维。共鸣差很多
WTF
年轻知识分子在墨西哥当代乱世中的自我放逐,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希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但三人陪着弟弟追星的旅途,似乎有点开窍,渐渐开始探索“我要去哪儿”。与哥哥和室友的自卑被动相比,女同学一根筋的激进是一条路,小白弟弟背着历史拥抱成长是另一条路。
我好怕——这个怕指的是100%还原墨西哥城。快进看完了。墨西哥人是蛮喜欢游行的。在墨西哥现时情况下,出路并不存在。
暂时不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