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错,感觉后面有点意识流了。中东风情我喜欢。
这样一种近乎平民的文化,或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亲临,所以影像就成了最为直观的了解方式,加上导演直白的镜头,让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最后那个10分钟的长镜头的甩头舞太好看了!
我们做了试验,那样的巫乐确实有迷幻作用。
“回来之后,我们都是陌生人,最后还是exils”.最后长达10分钟的迷狂和1分钟的静默。(加列夫片子里的吉普赛女主都不止一点癫狂哈哈)
開場短短幾分鐘,就建立了《北非行路遙》從感官出發的本質。主角就是這對荒唐嬉皮情侶,然而大尺度的畫面之外,是嚴肅的移民尋根議題……全文:http://hou26.org/zeta/golden2004c.htm#exils
最后十几分钟的狂暴让我想起《猎鹿人》,不过显然路数不一样;剔除音乐便贫血的影片。
回溯,從枯燥現實逆回到祖輩逃離的阿爾及利亞,一次精神的尋父與回歸,最後那十來分鐘的類似于原始巫覡文化的近於癲狂的迷幻舞蹈似乎在隱喻著一種極致的自由狀態,一次精神的放空與重塑儀式,尋父的意義也在這一極致的舞蹈中得到詮釋和昇華,即是重拾父祖輩的自由傳統,一種自我放逐的原初狀態。
太棒了,尤其后半段真实又令人敬畏的“风景”反而让人看了平和。寻找永远是公路片的主题,甚至不需要理由。听音乐,看风景。
比TonyGatlif之前同樣題材的「只愛陌生人Gadjodilo」好看得多。最後男主回到陌生的故土,看到幼時家中一切完好如初,鋼琴照片都在原來的位置,遂而放聲痛哭,原來失去的全都回來了,被放逐的心也找到了歸所。
这才叫真·说走就走的旅行。能体会到加列夫想说的内容,整部电影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很喜欢的氛围,但片子拍得略闷了。音乐大赞,最后十分钟长镜头是神表演。p.s:女主还演过《天堂此时》,辨识度好高,怪不得看起来这么眼熟。@miss南郭o
走在路上时还是挺好看的。「恋人浪曲」是个更好的名字。
法国文化中心23.9.1535mm
出发吧,浪迹天涯的恋人!去故土,寻找自己的回忆,去阿尔及利亚!一路走、一路唱、一路放浪形骸!最后十几分钟的癫狂令人迷幻。Cannes57-Competition
回归我那陌生的故土异域的音乐伴随这疯狂的旅行结尾甩头段落使内心的疯狂到达极致,狂乱、抖动、挣扎驱散哪些忧伤、恐惧、无助。
法语原声没有字幕,但还是很棒
Gatlif拍尽了吉普赛人,又开始关注流浪的灵魂。两个法籍阿尔及利亚后裔的寻根之旅,从巴黎到塞维利亚,再跨越海峡到达摩洛哥直至阿尔及尔,怀揣目的地的流浪,最后十分钟巫毒一般的狂舞像是一种仪式化的归根,女主那句:我们在哪都是外国人实在是戳了所有异乡人的心。加列夫负责配乐,太懂流浪
法国文化中心35mm胶片放映。是青春,是疯子,是逆行者,是寻根之路,是被放逐者找到归宿。
去阿尔及利亚,带着音乐上路。后面十五分钟爆炸性的raveparty,high到失控
流浪+激情+异域+音乐...
寻根之旅固然动人,对这俩人实在喜欢不起来。最后那十几分钟摇头舞巫术X教似的。人不太好看,音乐也不怎么好听。有一点点公路片味道。穿越法国、西班牙到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原来茨冈人就是吉普赛人呀!大家都是来看胶片的吧,片尾字幕时一堆人围着后面放映室大玻璃窗拍照录像。不知是不是看资料馆百老汇最近都放了胶片法盟也坐不住了安排了三场。东风FG35型号胶片放映机,号称8年经验的胶片放映员。确有胶片的颗粒感以及换机子时胶片的错位又校正、闪点等,真是久违的熟悉感。男女都有露点。散场眼镜小哥问我们声音是否忽大忽小,倒没有但外敲中文字幕差得无法形容了,要么慢要么提前好久要么不拍,不过胶片内嵌的英文字幕也不是每句对白都出现。资源难找。with居然没睡的F.法国文化中心。约7成满。赶上工体有球,散场打车好多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