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氛圍時序敘事與節奏刻意混亂交融,看得有點辛苦(相較之下可以看出柏格曼對類似的手法梳理比較清楚)從三者年少時期性啟蒙/兒時陰影影響其後發展,同性情愫/非固定伴侶/孤獨。
有伯格曼所有形式上的特色:冷峻残酷的语调、精准的取景和运镜(也用长镜,大量特写,转场技法纯熟,还有regardcaméra!)、叙事线条的复杂和熟练(现实和闪回之间,把三位女性的故事串起来讲)……非常漂亮的电影,竟然是导演的首部长片。相比伯格曼种种形而上的追问,MaiZetterling在她的第一部长片中思考乃至控诉的是同样宏大但无比具体的制度:资产阶级道德丧失、父权、教会的虚伪……许多主题在今天看来仍然切题,在60年代简直太超前了!可以想象当时戛纳的观众们看到这部一位女性导演直白谈论性道德、不掩饰地展现女同和男同情节、如此细腻而尖锐地讽刺父权教会乃至军队、结尾定格在一个婴儿刚出生脐带还未剪断的真实图像的电影时会有多震惊。一种伯格曼式影像的女性主义,一部北欧版的《游戏规则》!
看了前半段就没看了真心看不懂
以前看婚姻生活嫌太啰嗦(也可能看太早,看这部倒正好。电影里不只有婚姻,视角也从女性到普世的人性,导演对"爱"或者说“感情”的悲观性和悲剧性进一步扩大,但始终立足于几位女主。杨德昌的恐怖分子和这部电影的结局异曲同工。古纳尔和安德森,这俩一起演戏太有趣了。btw刚看完就发现资源突然涌现感觉有点恐怖……互联网有点神奇……
不喜欢
又一部伯格曼班底的恐婚恐育片(片名之讽刺);梅·扎特林作为一位具有前瞻性的女性导演,绝对属于身怀长技——在镜头的摆弄和操纵上既具有作者意识,又不乏流畅圆融的舒适感,各种转场技术运用得得心用手,闪回将分娩床上的痛苦记忆一层层往内里剥,直至透出最初引发痛苦的源头,现时与往事的跳接与缝合在三条叙事线上皆自如恰切。可能是首部长片的关系,在主题表达上略显芜杂——几乎是每个导演起始期的通病,呈现主题不仅关乎两性情感之残酷而真实的状况,更为大胆地涉及到同性之爱和女性对身体欲望的直视,并且在大力嘲讽体面家庭假面下的混乱浪荡之余,亦不忘揶揄宗教对人的教化功用,浑身透出一股咬牙切齿的神采飞扬劲。
很利落的女性群像
aheadoftime的feminist佳作,映后导演儿子的对谈很有趣,有时间再写长评吧
略带瑕疵的好片
居然是处女作,居然比夜之游戏早。
恩爱夫妻
半个世纪过去,男人们从未改变过。
扎特林长片首作,中段有点loose之外非常有意思的片,可与伯格曼同题拿来对较那种(班底大同但旨趣迥异)。前半三线通过闪回的交叉叙事流畅完整,后半辛辣形婚也可观。女性视角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细节思考和大胆揭露,改编小说的台词多富警句意味。//十一汉化了字幕,需要可私。
前妻的回忆😢:欢迎回家❣的爱@
三人物线索勾勒的仲夏夜汇聚大戏在直走推拉长镜头里突出演员个人的神态与表情在绕旋跟随长镜头里填补背景人物与丰富所处环境切回忆反复叠化呼应当下情绪摆机位俯仰左右照顾全景视线IngaHarrietEvaAnitaGio与Gunnar穿针引线彼此激发又能完全的被Sven捕捉得当真是好看得太享受了偶有穿帮和突如其来的戏剧腔也能被Angela凝视镜头和Adele的对镜自赏遮盖住Mai本也是伯格曼的演员这样一出手真是精彩耐看视角珍贵
安妮塔饰演的姑妈简直太酷了!
對三位孕婦女角無感,反而安琪拉的姑媽佩特拉的一句話才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兼具了残酷和圆润女性一生的经历足够她们拥有众多恐惧和思考的时刻某种程度上也是恐惧令人思考//她们感受爱思考爱也不仅仅局限于爱情亲情友情包括对性取向的试探都包裹在其中尖锐也沉重冰冷又温柔//而且和男性导演比较的话女性导演确实有些更直指女性或是被后天塑造的性别的表达//又发现一个绝妙的导演好让人兴奋啊
[4.0/5.0]HarrietAndersson女僕命,居然有<芬妮與亞歷山大>繼父(JanMalmsjö)。
《相敬如宾》好讽刺的片名,实则恐婚恐育片。三位不同性格地位身份的女性,把分娩痛苦和各自的回忆嵌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