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博格曼和安东尼奥尼的书吗?-她们是谁,女演员吗?
死亡的主题贯穿了整部影片,连带出性压抑,阶级分化,天主教派与军事政权的同流合污等在佛朗哥统治时代的社会特征。影片由老刽子手的最后一次施刑开始,以其接班人的第一次结束,这种循环的结构更被老人在片尾的话语所加强。在行刑后,新手发誓说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老人含笑回答,他在第一次后也是这么说的。
“辞职?你不能辞职。你也知道官僚体制,刽子手辞职,再派个人来要好几天。死刑犯等不及啊。”“可是……不对!他为什么等不及?”……通往绞刑架的刽子手。他害怕得走不动道。
不愧为最伟大的西班牙电影,长镜头中的场面调度非常复杂,对各阶层人物的展示形象生动,充满隐喻色彩,一个年轻人变为刽子手的故事极具寓言性,对弗朗哥黑暗时代的讽刺贯穿其中,电影中常常出现刺耳的画外音,最后行刑场面的表现更是天才,刽子手比死刑犯更加羸弱,大片白色墙壁与小黑门
#重看#施刑一段构图非常棒,阴森环境的逼迫感,在体制机制的运转下,小人物如何一步步被洗脑忽悠,受刑者与施邢者的对比,富含隐喻味。细节铺垫颇黑色幽默,运用两代刽子手之间的差异错位制造的笑点,在生死问题真实降临的时刻,显得既滑稽又古怪,最严肃沉重的议题同时具有最荒诞的本质。
与即将被施刑的犯人一同被搀扶进行刑室那段,反讽的意味最为浓重。为生活所迫成为刽子手对普通人何塞-路易斯来说何尝不是受刑呢?不同在于刑具不是骇人的绳套,而是不合实际的制度,是普遍的职业歧视,是毫无同感心的家人,是气喘吁吁的生活。
这种小市民喜剧真是黑色幽默里我最受用的一种——所有人都被情节推着走,全程都是“不得不,haveto”。记得之前我的戈雅八十异想图相册里还跟人讨论过garrote。。。居然一直到六十年代。女主很像安东尼奥尼片里的人(换套衣服),就块头再小一点更像了。看到分房子什么的,莫名觉得像我朝的故事。行刑前空旷的大厅,两队并行,高处远景,遗失的帽子。2019.4@美琪
@西班牙大师展最好的喜剧就是这样,密集的笑点中已经布满了需要讽刺的种种。
囚犯还未行刑先把自己处死,房屋还没建好已经畅想生活。不放音乐也能跳舞,不用买书也有签名。为了争套房不惜成为刽子手,临上刑场却比囚犯更像罪人。以为可以借着公款旅游,却在音乐会上像囚犯带走。送葬的人没有病死,就不用洗手。明明不是杀人犯,却格外愧疚。极权下的错位职业,荒唐里的百味人生。
2019097美琪大戏院。最后行刑前房间内一个法理上的囚犯和一个阶级上的“囚犯”,切到上帝视角,屌。结局不再把镜头对焦落寞的刽子手,游艇派对如火如荼,更反衬出善良的底层人民为生活所迫的感伤。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那段笑死。
最后竟觉出生活的平常与充满活力,恰恰是这一点最为讽刺荒诞。
刽子手与被行刑者一起上绞刑架,吱呀关门声后,只剩空荡荡的来路,尖锐犀利意味深长,送葬人如何一步步被逼成刽子手,也一路呼应着生活是如何把人逼上绞刑架/绝路的,半个多世纪以后看现实意义依然强烈,作为中国人怕是更有体会吧,为了房子,哪怕饱受偏见歧视,咱什么困难什么无奈都得扛下来;问到关于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的问题笑抽;密集的黑色冷幽默台词砸向观众,大银幕看比自己看搞笑多了
我的第1666部电影。评分为啥这么低?涵盖了好多的东西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时代变迁中的种种变化引人深思
它有顺畅的逻辑触发点和恰到好处的节奏。爱情的浪漫出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地位对等,现实齿轮环环转动,行刑前一幕,空旷的白色围场里刽子手和犯人一起被架着进入那道黑色小门,他的软弱无力和无效抗争在这异常的空间里放大成荒诞。另一面,混乱居住的平民房舍,蹭背景音乐的野餐,看房的争端,调侃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的书展,坐在台阶上看的溶洞,搭讪异国人的海岸,散落的生活碎片是那年代的风情画,迷人万分。日常越日常,荒诞就越荒诞,因此结尾漂亮极了。#或许没有什么是两个冰淇淋甜筒解决不了的🍦🍦
既是喜剧,更是悲剧。荒诞却又真实,可笑却又悲哀。
空沉棺材出入长,循环轮回接班人
太惨了!为了女子、孩子、房子,男人都干了什么。停不下来的对白和长串字幕,看起来挺累。
重看。把悲情缝进喜剧的肌理,处处是点到为止的智慧。Berlanga用电影对生活进行纤毫毕现又高度凝练的重新造像,堪称伟大。
有意思
不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