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高晓松的东西掏得差不多了,也可能是自己成长了,现在看高晓松的节目再也没有当初《晓松奇谈》的感觉了。
没去过西安,一直念念不忘。看他两逛碑林,真像是博物馆讲解员,有点意思。感觉大紧和亲王好像都瘦了。上海那集跟梁建章完全就是尬聊好吧,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文科,一个理性理工男。长沙这美食就让我受不了了,好想去大街小巷吃一番。谭盾谭大师那不叫寒舍,都博物馆了快。成都,也是让人一进去就不想出来的城市,好想尝一尝肥肠粉。诚所谓少不入川。最后回归武汉,光是武大就溜了两集,东湖实在好美啊~~~。比较文化方面谈的不多,倒是某车广告时长很长。7.5
失望,没内容,这样可以不需要第三季了
还是更喜欢高老师一个人拿把扇子讲故事。
多请谭盾来几期吧
实在太表层。就带大家看了世界其余的谈话都是表层到肤浅。特别是大量的没有什么内涵的明星请来既不有趣又不深刻比较肖骁、
记得之前《晓说》,只要一采访嘉宾就有人骂,显然高晓松不擅长谈话节目,多了之后就会发现他的观点总会翻来覆去的说,没有什么新东西,跟嘉宾的互动也并不自然,除非是像郑钧这样的死党。对比上一季,这次的吃老本赚流量的意图更加明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剩下相似的烟火气了。
和肖骁那集有点人间温度
咳咳,对矮大紧提点要求:麻烦多采点像谭盾这样有经历、有作品、够传奇的人物!
继续探中国第二季。
7西安、上海、长沙、成都、武汉。片头太做作了,各方面都有点学十三邀的意思,当然差得有点远。很多内容各种节目说过很多遍,看出自恋了,不太适合对谈,老感觉不耐烦,还是单人脱口秀最自如。
久违了,晓松兄!春节宅家一口气看了四集,那个引领我从18岁开始去看诗和远方的高晓松,50岁了依然仗剑走天涯!
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为什么并不随岁月流逝的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只在男人身上看到过呢?
高晓松武汉这两集撒谎脸都不红,太自恋了
看到一半矮大紧凉了…
因为有了共同的文字,所以才有了共同的历史,有了共同的历史,才有了共同的想象。汉字印刷体中被称作宋体字的字体,是在明朝中期才逐渐形成。康熙十二年,敕廷臣补刊经庵《文献通考》的序文中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对谈马伯庸那期,大一统: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想象。长沙水乐堂对谈谭盾那期很不错,生命的经历与命运的馈赠,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第二季探省会……真希望矮大紧下季去点国内有意思的小地方
晓松“消瘦”了,棱角和锐气却“圆润”了……
有些嘉宾还是挺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