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翔实的记录,坦诚地展现了诸多创作上的琐碎和煎熬,从小制作文艺片向工业迈进所承受的痛苦,包括群演的管理、外景天气的莫测、特技场面和跳拍的艰难,都是对作者导演的折磨。索性我们也看到工业化的成绩,摄影制片特道演员等等都在为导演分担这种创作压力,同时也从细腻温和的刁亦男身上领会他的美学
刁亦男是真的懂电影,而且对文艺理论信手拈来,甚至有些话说的都有了“空气”说的味道,从未想象过《车站》的制作是如此繁复、细致,看来毕赣哥哥的第一次工业化尝试还真的值得敬佩一下。胡歌这人还挺文艺的,每次拍完重场戏都要给刁导发小作文是我没想到的,应该也是被这种制作态度震了。廖凡和桂纶镁则显得镇定许多,估计是在之前的合作里被军训的差不多。刁亦男应该称得上六代之后比较能把自己特色的画面造型与自洽的叙事融合的比较好的导演,并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作者电影里。
出乎意料的好看,导演是个细节控和控制狂,工作人员真的尽心尽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两位主演不娇气肯吃苦。大家都对得起彼此的付出。。。很喜欢胡歌亲手完成了伞上的大丽花绽放的细节。导演的金句频出,“美和死亡这样结合在一起,给你刺激,让你有欲望”。
算是答疑解惑很多观影中产生的猜测,如服装道具美术。空间的构造、空间里的肢体动作、光与影的魅力。
看完觉得南方车站可以多拿半颗星,以及才发现自己真的有点低估这部片的意义。就纪录片而言,主题明确(独立导演如何用工业化规格来做一部影片),能做出故事线和人物弧光(电影节这条线抓得太准了),展示导演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如何与其他工种合作),把作者风格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的理念和执行上。当然肯定可以做得更好,但现在已经堪称电影侧拍/幕后纪录片行业标杆了。
工业化仰仗特道,哈哈哈
在现实与荒诞的交织中,生出一朵洁白无瑕的花。致八个月记录的时光和经历,如梦一场,来日方长。
看完幕后纪录片更加感觉到胡歌不太适合大银幕。
南方车站的纪录片,给了我对这部电影想象的更多的延伸和扩展。感谢刁亦男导演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创作出了这么优秀的电影。非常喜欢。
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料的幕后,每一处细节都是精益求精,刁导教你拍电影。
《南方车站的聚会》大概是这两三年我少有的愉快采访工作了。总觉得以后这样的电影和工作都不会太多了。
感动
所谓再造现实。
“什么也无需诉说什么也不应该教别人这颗黑色的野兽心多么忧郁多么美好什么都不想教别人根本就不会说话在世界灰色的深渊中遨游像一只年轻的海豚”“站在这里孤单的像黑夜一点微光~”这便是南方车站的聚会与夜光吧
刁亦男是空间大师,中国前三(不是第三),世界前十。
大晚上的把人看的热血沸腾又害怕
只是刚好他想要完成的细节需要工业化的制作来完成,很佩服那两个机械装置,好帅。
作为粉了快五年胡椒,一开始冲着老胡和刁导看的,却被一个个成片镜头背后所有制作团队的努力所感动。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周泽农雨中爬坡那段,老胡冷得发抖真的让我心疼了,他对得起“演员”这两个字。
关注刁亦男
贴着创作非常近的一部幕后纪录片,看到一部电影如何诞生,非常的朴实。两个主要视角是导演和演员胡歌,讲述+事件,也没有喧宾夺主,很舒服的记录。电影真美,创作真好,挑战真好,让我们来拍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