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无聊。大部分人说的都不深刻,没什么自己的东西。我发现两个问题:1不是外国乐队上综艺,做商演,你就可以上。2商业化没问题,但有个前提他们没说出来,甚至没有做出来:得保持音乐的真诚、具有反抗性。很多乐队只学习了人家的商业化行为,并没有学习到人家对待音乐的态度。你把音乐放在首位,然后再去赚钱或者让更多的人听到才是艺术家干的事。除了音乐人本身的问题,其实还有两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是否良性和我们广大听众的文化素养与审美。
镜头乱晃,剪辑混乱,文案粗陋,空镜重复,插入镜头都是网络资源毫无诚意,字幕速度快得没有人性。
字幕竟然写“中国摇滚乐经历三个年代……第三个到2008年“。主编大人,马上2017年了你醒醒,你不能因为快十年没听摇滚乐了就说现在乐队接不上茬了好么,请的全是70后老炮,要不把片名改成中国摇滚乐前15年?还有最后年代表字幕一堆错误,这是纪录片请个校对很贵吗。不过对郑钧路转粉脑子还挺清楚的。
再牛逼的人也要拉屎,你说你的偶像拉屎你受不了,那他也得拉,不然他受不了。
郑钧、反光镜、吴虹飞谈的好
纯粹和自由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但起码类似乐夏,我看到他们了,听到他们了。
在中国摇滚三十年的尾巴上有这么一部气质平淡不装热血沸腾的纪录片太好了,里面的不再年轻的摇滚人那种“生活最重要”“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状态也太好了。总之,放弃了追求所谓牛逼,总会有利于让人不显得太傻逼。
一群老炮儿聊天,观点听听就好,因为很多都是充满主观色彩的略显无知的废话,特别点名汪峰,就算说的是场面话,发表的观点也极其虚伪。
镜头有时候乱飘,采访对象多是前15年的组合,插入影像重点模糊还有重复,字幕赶火车一样快。但是,还是很高兴能了解到当时的少年们现在是怎样。郑均的直白太好玩了。
昨天雨夜里看了这部纪录片。其实是一个混剪的访谈。“少年心气”这个中文的名字应该是源自Nirvana的那首"Smellsliketeenspirit"的误译,这个歌名压根跟少年心气没关系,正如中国摇滚也从来就没什么少年心气。访谈里面很多摇滚音乐家说话都很没逻辑,但是也无须强求,从这些音乐家的混乱的访谈中,其实还是可以读到很多的信息和很真实的感受,这就够了。
有些观点不错。网易写做的太差。以后要听各种风格。
这玩意拍的也太无聊了,非常搞笑的是吴虹飞说:我觉得摇滚乐最重要的自由,你觉得呢?然后采访者支支吾吾:但是在这个地方…肯定…可能…fine
與其說是紀錄片,不如說是訪問拼貼。沒有深挖,一群人或憤怒或故作灑脫地說著感受,有意思,但也僅此而已了。期待有關於中國搖滾三十年的更豐富的紀錄片出現。
当台上少年不再少年,台下观众不再躁动。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人心浮动。摇滚之于一代人是美好回忆,于另一代人是不为所动。
大咖没想象那么多一直在探讨商业化和摇滚的关系乏善可陈
如果说偶像拉屎你受不了,那她也得拉,不然她受不了
每位音乐人都值得被访谈许久...这部纪录片还是太“短”了,宝藏只被挖出个头儿
中国摇滚就像恐怖故事里被卡在下水道吃厨余废水猥琐发育成蛇样的畸形婴,憋屈中还有一丝变态的带感。
片子本身就是一个乱剪的访谈节目。。。但是吧有些观点真的挺好的职业摇滚艺术家应该是商业的只有当所有职业摇滚乐手都像汪峰郑钧似的赚大钱才不会有乐手为了赚钱只做大家喜欢的音乐而不是自己想做的音乐摇滚乐界才会越来越好希望马东的节目开了个好头大家都来听摇滚乐吧
就光这个片名,就他妈蠢出一万三千六百多条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