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布罗茨基不是诗人 Бродский не поэт(2015)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Илья Белов
- 主演:
- Иосиф Бродский
- 评分:
- 9
- 剧情:
- 朋友,诗人,心花怒放的女人,毕生的挚爱玛琳娜 巴斯曼诺娃,两所精神病医院,克格勃的审讯,人民法院,监狱,流放,强迫移民。这就是列宁格勒的布罗茨基。他的传记,用阿赫玛托娃的话说,给“我们的红发”。 电影人尼古拉·卡尔托西娅:“这是关于一个将自己的宪法强加于世界的男人的故事。关于一个想成为世界级诗人的列宁格勒男孩的故事,他最后做到了。 当然,美国和俄罗斯对于布罗茨基是最主要的两个国家。但只有突然明白了他最爱的是意大利,咱们这位打着电话的活在我们时代的布罗茨基,就像是从公元前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一般,带着译自拉丁语的翻译。是个当代的古典诗人。“ 编剧安东·兹赫尔诺夫表示:“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展示布罗茨基的西方形象。他从苏联移民变成了享誉全球的作家和公众人物。诗人切斯拉夫·米洛斯(Cheslav Milos)曾将布罗茨基与一座巨大的巴洛克式建筑相提并论。我们只是......

-
- 主演:
- Иосиф Бродский
- 类型:
- 经典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6
- 简介:
- 虚高到可怕,没一个地方可以拿到及格分数。片中极力引导的价值有待商榷,西方废死多是为贵族服务,不知道一群白左在嗨什么?举出的废死理由是几个精神病人,非常狭隘,企图以煽动情绪来掩盖对事实有价值的讨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且说不要污名精神病人,而你拍出来的精神病人 ,无奈痛苦绝望的部分以及成因没有什么展现,反而无时无刻不疯癫凶残,不就是让大家躲远点的意思吗?白左竟能把这种水平的片子嗨成这样,看着这分数简直觉得豆瓣药丸,这是什么低幼人群——而且全片自称“国”,把大陆地方都称为“国外”可还行?...
- 评论:
- 全篇都在让罪犯家属卖惨。最可笑的是让受害者家属和罪犯家属直接当面PK。律师一直强调要找寻原因。找得到吗?确定有吗?事实证明最后也没有找出来。死刑震慑了多少罪犯?废死的人是真圣母,最后一集强行大和解。突然降智。不谈立场。就一部电视剧而言也不合格。
- 有控訴的氛圍,卻無控訴的實體。當全劇唯一一個精神科醫生被放在劇情的對立面(至少是善意的對立)去和律師對抗,就產生了矛盾:人權律師對精神病的理解真能勝過真正的職業?精神病院的體制必然是惡之幫兇嗎?這種測寫就像精神病導演總能在正確的時間剛好講出正確的話,選擇性揚善,選擇性隱惡,全全憑空造閣,觀眾看似接受議題,實則只是接受立場而已。當然我很清楚,這就是此劇得以成功/成立的「風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