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弥漫,拍摄的很克制,人物几乎没有内心,带点自然主义的美感。越简约,似乎就越厚重……配乐太烂,尤其在表现奔跑、追捕时,音乐太轻佻,应该奔放点才够味……剧情上有些小错位,白鬃回来找男孩,中间的省略不知是故意,还是因为拍摄难度放弃了,现在的交代太突然了……白鬃自由自在在草原上奔跑的画面太少了,要多强调它生命的状态。
野马脱缰,奔向大海。倔强少年,不离不弃。
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短片了,没有之一。牛仔牧民千辛万苦追捕烈马,不惜一切代价,但始终无法得手,却被一个白衣少年轻易俘获芳心。摄影美到窒息,不同的机位和角度都堪称完美,尤其水面倒影那一幕。小渔夫和白鬃野马心意相通,似乎动物更愿意跟孩子结为挚友。拉摩里斯式结尾令人心生悲怆,好像走向了重生,又好像淹没于海潮万劫不复生死未卜。野马和少年本可以相依相伴,与弟弟和爷爷一起在法国南部的湿地边度过浪漫的田园生活,然而,命运与自由却奔向绝唱。真好奇这是怎么拍摄的。
精炼利落的剪辑,摄影更是优美,白野马集狂野和灵性与一体,结尾一幕是意义非凡的。杰作但是令人心碎。
将高难的拍摄呈现以极致的简单,去书绘诗意的纯粹
巴赞指出影片当中唯一一次“过失”在于,白马拖着男孩从奔跑到停顿的过程中,未使用“禁用蒙太奇”,而使得此片段的真实感丧失。这部杰作中的“过失”也许正是拉摩里斯本人在剧作上呈现出来的某种症候。也就是,将白马拟人化寓言化,追求形而上学的过程当中无意识地规避掉了纪实美学的基础。纪实美学有时候并不出现在纪录片实验片当中,纯商业娱乐片霍克斯《哈泰利》则是阐释这一风格的最好例子之一。
白马王子就是这么来滴~
发型炫酷,追到可爱的小兔子之后居然烧烤了,结尾太棒,本来奔向远方我就满足了,没想到竟然是无尽的大海
被禁用的蒙太奇。
硬英字magnet:?xt=urn:btih:0D8EFB63CBF75B258F61B9B3CDAC58ABCEF49476&dn=Albert-Lamorisse-1953-Crin-Blanc-Le-cheval-sauvage-720p-BluRay-x264-KG
40min.完美的电影。摄影方面展现出的是拉摩里斯对于画面的掌控力和题材本身的先天优势,剪辑上才是真正体现功力的地方。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反西部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现代神话。
《红气球》的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的另一部代表作。影片叙述一个农村儿童收养了一匹不堪牧主虐待而逃跑的野马。牧主企图把马赶回来,但儿童已与野马结下友谊,甘愿与野马一起奔进茫茫的大河中。这部影片的摄影得到较多肯定。本片荣获195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佳短片奖、1953年让·维果短片奖。
原来这部才是黑骏马的老祖宗驯服野马这一行为的悲剧最后马和小盆雨没入大海这个反好莱坞情节完全选择了与许多后来动物电影的不同的道路一部带有自我反思的动物儿童片也因此用驯服动物拍不可驯服的野动物就有了反省拍摄很精良奔跑的快速镜头满是白鸟的海滩上骑马的那一镜演技派小妹妹哈哈
这绝对是一部爱情片啊,先是一见钟情梦里相会,再是锲而不舍感动佳人,最后是私奔到大海深处。整个套路都是后世爱情片的楷模啊。
小动物和小帅哥……极美的镜头
看这样的片子心里难受,看不了虐待动物和杀生的片子,片中小演员被马拖着跑真是难为他了,也太难为那些马了,为了人类的片子这么卖力。如果不杀死那个小兔子就好了。人类果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这个正太我可以......
自由、信任,荒芜天地与水域之间的诗意。将阶级形象略加对比,没有特别强调,提出了一种奴役之外的人与人、动物、自然的新关系,没有内景,特写也很少,恬淡从容。野马第一次回望渔童、追野兔,很有童趣。逃亡一段爬坡上坎、涉水入林设计得太好了,紧迫而优美。旁白不太必要。
不愿臣服于世俗,策马飞奔追求自由。一种孩童的纯真与成人的狡诈的对比呈现。叙事古典,表现力很强,但配乐稍显欠妥。那些淡出的剪接很美。
难以相信是53年的片子,诗意丛生毫不造作,男孩与白马在奔驰中似乎合为一体,蒙太奇与段落镜头相得益彰,一段白马相斗的场景实在荡气回肠,人物设置简单但渲染之处都能带到,起承转合交代清晰,移动摄影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诗意电影的开先河之作,不能再有溢美之辞。我们走过的地方,向着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