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严酷无情的现实最终给理想主义者约翰·里德的一生都烙上了悲剧性的阴影。片子比较长,各部分的衔接也较差,但总体而言很感人,沃伦·比蒂非常卖力,为了这部电影瘦了30磅并患病,不过1982年的奥斯卡小金人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了。杰克·尼克尔森戏份不算多但绝不比比蒂差。
中文名翻译的真猛啊
“四百万人民不是死于战争,而是死于无法起效的制度。”怀揣热情,想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最终变成了一个囚徒,一个被利用的工具;而这一切,由不得自己做选择。“你杀死了异议,你就扼杀了革命。”革命就是异议,是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现实的破灭,他只想回家,然而结局只有死
还是叫《赤色分子》为好。三个多小时,视线始终无法离开。男主角从作家到活动家,女主角从反叛家庭到政治觉醒,每一步都清晰可见。一大特色是谁的单句越长谁的觉悟越高。
reds和theendoftheaffair连续看,才会觉得同样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同样是偷男作家的汉,女愤青和女文青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不是在微博上吐个槽发个嗲就叫激进派的,真正的激进派都是不要命的疯子.里根遇刺的同年,保守的会员们当然是投票给又挺犹又挺新教徒的<火战车>了,和去年<国王演讲>大胜一个理.哪部更经得住时间之沙,都用不着30年吧
“杰克,出租车在等你。”一个个人可能不是自私的,但是一个群体一定是自私的。我想理想主义者就是被利用的吧!
简介是乱写的
集体大合唱国际歌那段可以拍的更有感染力。
(豆瓣简介写的啥玩意)7.8/10。1910s左右:共产主义活动家男主为推广(真正的)共产主义迎难而上奋斗一生的理想主义,以及他与逐渐觉醒成女权主义者的女主充满争吵与出轨但依然相爱的复杂爱情。影片剪辑精准娴熟,高水平的摄影美术颇有种史诗的厚重感,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叙事较淡(也与不少破坏浸入的访谈(影片的历史与角色是真实情况改编)片段有关)+较拖,合起来扣1分。
WarrenBeatty的角色叫Jack,真正的JackNicholson和DianeKeaton原来三十年前就情怨难了。
实在太长……然后导致非常流水账……好像这类“史诗”电影也是流行过一阵的
双2.06G
最佳女配角又是拿的莫名其妙
因题材关系给4星。warren知道自己适合塑造衣衫褴褛,自我解嘲,时代负我的小英雄。难得顾全Diane扮演的女革命者视角,连次要人物尤金奥尼尔都好安静,痴情,可爱。被采访的当年同志回忆,youthinktheyweresocialists?alotofthemwerejustidealists.
第五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1981wasnotsuchagreatyearformovies.ThisoneshouldhavewontheOscarforBestPicture.IloveDianeKeaton.
感情部分很可爱一个女人只是想做个人和男人一样就是女权主义者了?大变革中的激情只是一瞬理想主义的梦只是梦梦也只是一瞬然后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youdon’tthinkamancanbeanindividualandbetruetothecollective,orspeakforhisowncountryandinternationalatthesametime,orlovehiswifeandstillbefaithfultotherevolutionyoudon’thaveaselftogive-whatas?-comrades不知怎突然想到你可以爱整个人类而不爱一个个具体的人人永远不会只有一面
Revolution~只要一听到这个字,老子斗象打了鸡血一样激动,靠,必须是病啊!
在周六花了3个多小时看了这电影,差不多等于看了一部日剧了。这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导演极力想把Jack刻画成一个“想扛下所有人类问题,以解救所有人类”的“现世耶稣”,但是电影里对爱情的着墨比环境多太多了。好像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心来源,只是现任总统的出尔反尔。最后很有意思的是,国际共产确实是另一个令人失望的寄托,他最后可能真是只有一死了,要不难以解放心中的郁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