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莫·德尔·托罗拍小孩子还是很厉害,《魔鬼银爪》《鬼童院》《潘神的迷宫》算是成长三部曲,温情脉脉的恐怖片,画风色彩很棒,《环太平洋》也有孩子,不知《猩红山峰》有没有,可惜像多数导演一样,一去好莱坞基本上就没个性了,就像进了劣质商业片大染缸。
有脂肪肝的导演都是好导演
“一种情绪的及时静止,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一只昆虫被禁锢在琥珀中。”看看此片就知托罗拍文艺片同样在行;温柔醉人的金黄色调混合鲜血的惨然,和夜景的森然成对比;暴雨夜天降炸弹,简直神来之笔;此片西班牙风味很明显,典型的孤堡片,重点不在『鬼』,关于孤独、被遗弃遗忘的灵魂们。
看过几部关于孤儿怨的恐怖片了,果然这种冷漠的地方是恐惧的滋生地。确实会想起后来的的潘神。琥珀色是为了怀旧
把它当成恐怖片就输了,鬼故事只是琥珀,战争与人性才是困在琥珀中的昆虫。鬼是什么?与人性的恶相比,鬼本身才是受害者,人性的恶才是真正的魔鬼。
被隐入背景的混乱时代,无尽的贪婪和从前的罪恶,善无法制止恶,那我们还有最后的一招。被含恨沉没的童年和沾染血污的童年一起,在这个封闭的孤儿院里,而全世界的牺牲者报了仇。
对5组人物欲望的明确展示使得戏剧动作一下从外在的恐怖变成了人物内在的渴求。此外大量的符号、剧情隐喻了对西班牙内战的探讨,颠覆了观众对恐怖片的既定印象。最有意思的段落是孩子们用长矛杀死反派,而西班牙内战正是佛朗哥的长枪党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尾给与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影评#鬼童额角飙血的造型碉堡了!另,每个欺负人的大龄男童都会莫名有把弹簧刀,这算剧作的约定俗成么。。。
7.0/10。德尔·托罗“黑色三部曲”之二(另两部为《魔鬼银爪》和《潘神的迷宫》)。没能出现各种艳魔造型让我倍感失望,主要还是以剧情和气氛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拆除引信的炸弹象征着法西斯年代留下的永久性阴霾;摄影不一般,但相比《潘神》实在太一般了,而且还有点故弄玄虚。。。
多么悲凉、哀愁的故事啊。。。细腻的故事流露出了战时人们无限的人性。影片的色调一直是我钟情的。PS:小鬼童,是仿着我爱罗设计的吗,很懵啊
⒈就我对作品喜爱度而言的话,感觉托罗导演要在“墨西哥三杰”垫底了,不过偏爱惊悚恐怖片的贱熊可能会更喜欢他,而文艺女青年的励志姐更中意冈萨雷斯,我暂时最喜欢卡隆;⒉难怪觉得大反派有些眼熟,原来是《烈焰焚币》的男主呀;⒊困意袭来,本想小睡一下再来观影,结果醒来刚好过零点。-18.3.19/20
和《潘神的迷宫》一样残忍。欲望、贪婪、战争对于童真的泯灭。PS:里面小男主可爱得让我真想养一只。
【B】某些地方略显幼稚,很多设计又照搬到了潘神的迷宫里再次利用,算是潘神一个不太成熟的前身。另外陀螺的电影似乎从来就没有辅光。
的确更像是[潘神的迷宫]的试水前奏,无奈中的温情感还让人想起[孤堡惊情]。不过整个故事充满了滥俗的桥段和直白的符号,本可深挖的西班牙内战也基本沦为了背景板。鬼孩子的造型设计得比较新颖独特。有些东西死了却还像是活着,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困驻于琥珀中的昆虫。(7.0/10)
6.5分。好无聊的鬼片啊。这淹死鬼也太恩怨分明了吧?平时不出来的,碰上凶手才发挥力量。其实真要把这鬼从故事里拿掉,整部电影依然讲得通。本片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有那操场上的大炸弹了哦~~~
什么是魔鬼?是注定的悲剧一次次的重演?也许只是一时之痛。有些东西死了却还像活着,激情戛然而止,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困驻于琥珀中的昆虫。魔鬼,是冒着血烟的鬼童?还是利欲熏心的人类?有人拿死婴泡制的朗姆酒赚取利润,有人与亲手养大的孩子发生不伦关系。这是个以恶制恶的世界,我就是恶魔。
托羅平生最佳。
陀螺总想通过故事升华更高主题,但是明显没升上去,还被噎着了。这个鬼感觉是来走秀的,哈哈…
虽然剧本不够精彩和紧凑,但结尾四个持棍的孤儿和一个鬼童战胜恶人的情节终于使戏剧结构完满了,也终于使观众不再抱怨那个忽而出现的鬼童只是一个可怜的噱头。细节和影像均非常出彩:耸立在广场上的未爆炸的炸弹,恶人童年时的照片,以及老医生的念白。这些都在告诉你:其实魔鬼并不可怕。
收了张CC的蓝光盗版碟,手法和美学上就像【潘神的迷宫】前作,在气氛营造和细节铺垫上非常完美,每一个道具和细节对应故事本身还都有自己的隐喻,大晚上的感觉开始阴风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