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晚小品看了,好像除了画质和音质不行外也没比现在春晚小品差到哪里去
布列松初执导筒之作,也是他拍摄的唯一一部短片,完全看不出后来布列松作品的影子,甚至人物滑稽、刻意的表演方式恰恰是布列松以后极力反对的。但布列松自己后来在采访时说:“我现在捕捉事物并将它们组合起来的方式、镜头之间的承接方式与当时如出一辙。”
#1934#布列松喜剧,有些地方还挺有意思的。
年代太久远了,画面就只剩白乎乎和黑乎乎的色块。
4。胡闹小烂片
渣画质伤不起
布列松拍喜剧是一把好手啊!笑死我了!
笑料密集,有些给人印象深刻,一个哈欠众人睡,一座房子众人推,一个酒瓶摔不碎
评分这么低啊,虽然与之后的作品相去甚远,但构图精确,叙事多元,剪辑节奏也把握的很好,一点也不行活。桥段:开场的三组人物作用;划切的左右区分;结尾的象征;小角色的作用;动作连接。
哈欠蒙太奇
1934年,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经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的推荐,罗伯特·布列松拍摄了短片《公共事务》。该短片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片中所表现人物对话、肢体语言的喜剧风格与此后的布列松电影的冷静,演员的木偶式动作相去甚远,可见到卓别林的影子。下的视频画质惨不忍睹,又木有字幕
真的,笑不太出來,手法只些微顯露一些,畫面與畫面的斷裂。
画质、音质都很差。那个时候技术限制,什么风格都会是卓别林风格,而恐怕也只有他是太适合那种风格了。其后,有声电影来临,不再需要要用夸张的动作来表达,演员可以从容的说台词,不需要大幅度动作了。其实布列松如此,同期小津安二郎拍的片子也是跟这个片子同一个风格。你也会觉得他到有声电影之后才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技术可以带来各种可能,是技术发明之初谁都无法预料的。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荒诞夸张喜剧,不遵从客观现实可信逻辑,完全通过影像本身来连接剪辑,形成各种无厘头的笑料。给雕像揭幕打哈欠传染,甚至能感染到天上飞机的驾驶员睡着坠机。吹鼓号竟能把大房子吹出好几十米,给消防队授勋的官员现场被点着,航船开拔前的庆祝酒瓶总是撞不碎直接运来大炮轰。
打哈欠那裡可愛。
额这是什么
MERCREDI25JUILLET2018,17H30SALLEGEORGESFRANJULongtempsconsidérécommeperdu,lepremierfilmdeRobertBressonaétéretrouvédanslescollectionsdelaCinémathèquefrançaiseen1987.
卓别林法国分林。
@BFI
早于雅克塔蒂实行了塔蒂奉行的空间统一喜剧观念,但使用的方法论却是快速的景别转换中寻求的错位与共性,早已超越打闹喜剧对布列松为法国喜剧开辟了一种征程,但却未有后继者重视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