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语言,就装作聋哑,不愿看,就闭上眼睛。然后狂舞在士兵的鼓嚷声中,越过龟裂的现实,以一种狮子的眼睛,看见非洲的斑马。岸的另一边,容许真实想象和希望。
在岸的另一边,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丑恶,社会的病态。
寻父-国家-上帝。我太喜欢这个小男孩了。他的面孔,他的眼神,都充满了灵魂与生气。他目睹过成人世界的情欲,见证过猝不及防的死亡,经历过奔波与坎坷。公路上的大远景摄影非常漂亮。后半段被收留的室内布景仿若一幅幅油画。
寻找父亲
除了往前跑什么都不知道像落荒狗一样被警察在窄路里追找不到爸爸在树林里疯舞什么都没有了
这一段揪心的路程嗬~
两个主题,一者寻找,再者凝视。“你往哪里去?”这个问题是滞后的,先在的是“你是否自知将往哪里去?”抓人眼球的必是男孩的斗鸡眼及每次特写之后的闭眼动作,这是最关键的,透露了导演最深层次的某种自觉,这种自觉将人带离凝视的歧途,并在同时提醒人惟“歧途”一条路。
小主角贯穿全片的惶恐不安反映败落的格鲁吉亚这样很揪心
每当你紧闭双眼,黑暗即消失眼前。多么心疼你,dearlittleboy
从颠沛流浪男孩的那双斗鸡眼,看整个国家为了领土民族利益争端让百姓身处地狱~
其实没有多好看,上了陆支羽的当!
山的那一面岸的另一边有个斗鸡眼的小三毛
“你知道阿布哈兹人都会怎么对待他们吗?他们会把格鲁吉亚人肏个要死,格鲁吉亚人就是奴隶,在猪圈里头工作生活,除了一些汤水和一个苹果之外没有其他可吃的。你知道阿布哈兹人在打仗时干了什么事吗?他们喝格鲁吉亚人的血,把他们的头当成皮球来踢。”紧闭双眼,遐想草原之狮。
最后屏幕变黑后,我一直在说不要听见枪声不要听见枪声不要听见枪声
如同越战片优于伊战片,战争伤痛总是需要时间沉淀才便于诉说。同样的,早于南奥塞梯10来年的阿布哈兹武装冲突,也开始在沉淀后带出《岸的另一边》、《金橘》这样的作品。“岸”更是一个成长的公路片,企图找到爸爸的男孩,一路碰到形形色色好坏之人,最终回到家乡,却在埋没脚步的漫天大雪里寻不到过去
全程憋着气提着一颗心在看。太真实的记录战争的片子了。勇气是小男孩像杂草一样顽强生长,坚韧地扎根于这片疮痍的土地上
被战火夷为平地,世界上已经没有特科瓦尔切利这个地方了。但是一脸沧桑的12岁的男孩还是决定去那个地方找他的父亲。以他的双眼展示的一路“风景”,四个字:命如草芥...
小男孩每次闭眼的时候,心里都一抽抽,心疼。
意境凄凉,令人心酸。俄格冲突后一年此片上映。片尾字幕“将此片献给我的祖国”被片中检查站一幕削去了些分量。露骨的丑化与渲染无论出于真实或虚构,都是疲沓无力的。
寻找亲人的主题一般都暗示着内心的渴望以及归属。家园破败,山河不在,你的家在哪儿呢,亲爱的小孩。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