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员选的太差了,气质完全不符合。太武气了,没有三岛的英气,灵气,贵族气。最大的败笔,为什么不用坂本龙一?这就是欧美导演完全不能够理解亚洲文化。三岛泉下有知,也要气死。2.音乐很好。3.如果不了解三岛及其作品,估计看起来很困难。4.舞台设计好。
金阁那一段拍得很好,算是比较理解三岛的和魂,但是后面就开始崩坏了。而且我觉得佐藤浩市演美男子有点勉强
8/10。极端之美的传记风格:黑色舞台背景+群体闭合居室+外景合成材料+路人旋转行走。有道具无墙景的妓院。流汗的胴体美。沙天一色的神社聚会。收尾于倒带式切腹高潮。奇特转场:从黑白健身房走进粉红灯澡堂。火烧金阁寺&划开画布行刺&蔷薇刑&忧国殉道。尽管拼贴叙事会使内容贫乏,但仍沉醉在光影魔力。
影片有三部分四个章节组成。三部分:1、三岛的自传(过去,黑白),2、三岛的最后一天(现在),3、三岛的作品中的场景(虚构,舞台)。四个章节:1、美,2、艺术,3、行动,4、剑与笔之统一。如此繁复的结构,大致勾勒了三岛的一生。从“最后一天”的滑稽表现来看,影片对三岛剖腹基本是否定的。
做工精良,雕琢用心,绪形拳还是太高大太健壮,不太像三岛,最后时刻的发散倒叙,黑白与彩色交叉,舞台装置艺术与实拍结合,作品与现实的层层叠加,色彩、灯光、布景、摄影美轮美奂,感谢科波拉、卢卡斯出钱拍摄,
知道三岛,是因为莫言的一篇《三岛由纪夫猜想》。不可否认,人物的经历是个传奇,电影的叙事方式很新颖,不过还是像以住的日本电影一样,没有让我提起兴趣。
屁屁歪歪的讲不到重点,而且绪形拳和三岛的形象找不出更令人信服的共同点
看得出施拉德尽力想把很多东西都塞进来,最终效果却怪得很。演员和本身能选来拍这部片的作品都限制很多所以可能这方面也有原因。但倘若用三岛的故事来表达“自杀人生”的主题,还是有差池吧。虽然艺术指导、场景很美,格拉斯的音乐也足够洗脑,但总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大约需要重看
结束后在影院座椅上久久动弹不得。审美化的人生、审美化的身体、审美化的体验、审美化的性、审美化的创作、审美化的政论,审美化地生亦审美化地死,他的故事不可能有任何不够唯美或不够浪漫的讲法,正如其生命也不应以其他不够戏剧的方式终结,其死亡不应吸引更少的眼球或泼洒更稀的热血——是活成了电影本身吧,活在重叠的戏剧时空里,活在诗句之间,在精心设计的美术、剪辑和音乐里;能活成这样,就是把艺术与行动最完整地合二为一。他近乎天衣无缝地嵌入东方主义的视界里,他的肉体和灵魂即包藏了彻头彻尾的时空错乱,一个在任何语境下都被轻而易举浪漫化的他者,一种病理性的文化和美学符号,一支传说,一位角色。这是何等的悲哀和壮美!我的灵魂还在颤抖。
绝对杰出的一片!那些说什么音乐根本不衬三岛的朋友请注意:这是个美国电影.那些大骂导演误读三岛的人请注意:这是个美国电影.跨界的理解----西方对东方----电影对文学----在此已做到尽!保罗施拉德说这是他本人最爱的电影.唯一唯一不满意的大概是主角的气质不大对头,不过超一流的舞台美术完全赢回了这一点点失分.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涉及到日本的欧美电影的舞美水平都这么高呢?甚至包括艺伎回忆录...
只吐槽一点:幼年三岛都住在一楼,而不是二楼。片子好在如果是熟悉三岛作品和生平的人,就能知道里面没有一句话是没有特殊含义的。没有一句废话。其余的,就是此片很忠实于HenryScottStokes写的三岛的传记(此书有中文版,但是忘记名字了)。
果然是编剧出身的导演,文本奇特,索性连着场景和音乐,一路全都人工化,倒硬生生走出一条道。但最该用力的终场,或者说最有形式文章可做的切腹,却用一个温吞的小说场景再现和太阳就结束了。导演和编剧还是缺乏勇气,弄出最后荒唐可怖可笑的一幕。也许和导演要艺术化的美态诉求有关吧。主演气场极强。
B+/起初嫌文本层次的设置太一板一眼程式化,之后反而觉得这种迟滞的钝感恰恰符合肃穆的精神仪式。作品改编虽然受限于四段式而略显潦草,但装置+舞台+实景虚实共生的形式感实在是韵致非常。私以为选角和表演比较失败,但是节奏感与剧本救了回来。施拉德一个美国人能拍到这个程度很厉害了。
导演试图用《假面的自白》《镜子之家》《奔马》和《忧国》这四部作品从三岛对美的认识,身体的重塑,政治军事观及精神身体的统一四个方面(个人认为)来解析。但若作为一部传记来说未免太空泛,只能说是“个人简介”。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无论是叙事、表意、音乐都做到极致。是颤抖着哭着看完的。
偶承认看两个小时其实就想看最后森田怎么都介错不成的画面……结果连血都没看到
看得出来,传记电影里常见的意识形态建构性问题,施拉德在《三岛》中在努力解构,至少他是在带着试图理解的态度进入三岛的创作与生平的。但他靠理性创作的模型反到成为了阿多诺所批评的“极权主义式的启蒙”的完美例子,最终暗合了三岛美学观中的法西斯属性,以理性的大一统模型取代了传记对象大一统的美学观,试图驱走这个人与他文字里所有的神秘属性而对他下达盖棺论定的裁决。更不用说由美学观到艺术实践再到政治实践这一组模型多么按部就班,而最终又多么牵强附会。此外影片对三岛的自我表现性似乎也没有什么睿智的东西可讲,而最终对于他人生观里美与死的紧密结合没能进行彻底的解构。而维持住影片神秘气息的有两点,一是美到极致的三段文学戏剧化改编,其中的舞台性让一切看上去美得发假;二是格拉斯的音乐,和声的进行既激昂又显恐怖。
大量利用舞台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排演来表现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关系,赞同这个方向。形式上的荒诞有其内在意义。趋向完美+爱与艺术+言行一致=自我毁灭,这个等式可以解释三岛由纪夫么?好像不够,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他的纯粹性最后都落在了民族主义上头。
三岛少年时期隐晦的同性爱倾向提交太少,这无疑是其人生悲剧的根源之一。分篇的叙事模式,表现主义布景,现实和虚拟穿插,还有这位和三岛本人无论相貌还是气质完全背道而驰却爆发出惊人效果的绪形拳,一切和作家的人生一样,华美而扼腕
我觉得施拉德在胶片上探索影像的无限可能性,此片非常先锋实验,形式上极尽华丽之能事,分章节叙事,黑白和彩色穿插,两重时空交叉剪辑,舞台剧质感的美术设计。施拉德不愧是编剧出身,在玩形式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人物塑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三岛,不像有些电影,只玩形式,内容单薄。
中规中矩的抄写式叙述,加上些风格化视觉化的表现,适合不了解三岛的人大概看下但不足以全面定性。第一个孩子三岛出自《假面告白》,第二个口吃少年是《金阁寺》,刺客青年是《奔马》中的饭沼胜,泽田研一演的那个出自哪里?另外还有《忧国》中的三岛。绪形拳大叔表演也算卖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