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此生当别生》的前提是异化。三点一线的现代生活在科勒林的镜头里就像一个可以左右互推的物理公式。然而从这位大学老师眉目间流露出来的表情除了少许藏不住的开心之外更多是无法抑制的焦虑,因为在失去秩序和惯性的新世界里他还是一个需要调教的学生。可惜本片左顾右盼的虚无主义视角根本不能解决个体异化的命题,异于“常态”的行为艺术怕是无法证明他的与众不同,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愈加强烈的异化。
这个关于迷失和孤独的故事里最后一首《You'veGotaFriend》又让人有治愈的感觉,就像当年【乐队来访】时的那首《MyFunnyValentine》一样,活在过去的那种孤独,活在当下的那种迷失,在空旷的影像空间里,一个男人试图甩掉另一个自己,他以为他还在办公室的窗前眺望,其实他已经如影随形。★★★
太過瞭解所以無須直視。
换跑道,边“偷窥”边“介入”
前半部分还不错。跳脱自己的日常,比如上班时间看个电影或者坐公交车坐到底再坐回来当然好啊,但根本做不到吧。被困的死死的。
当一个人可以跳脱出本我,审视自己所处的生活,身边日常的人和事,从所未有的观察角度,看见日常的另一面,游离孤独与人群之中,按部就班的生活压抑下,跳出循规蹈矩,做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出格举动,狂奔,大骂,高空抛物,和陌生人聊天,搭车到一个从未到达过的地方~片中一首《You'veGotaFriend》让人莫名的从迷失中找回一丝温暖~(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我真的看不太下去拖完了....以后有机会再看吧
以旁人视角,审视自己所处的生活。
#68thVenice#主竞赛旁观与逃离
男人迷恋着从陌生视角看人生,导演则迷恋空间的游戏。用画面诠释抽象的存在主义是危险的,一切行为、情感都成为了导演笔下演算的公式。男主角证明了自己无端行为导致的失败,导演亦然。
风格化,但是背后缺乏有力的意义支撑
乏味日常中,偶尔跳线总是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但需要把握好度,否则将会迎来危机。
当我们退出自己的生活,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它,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这种思考是怎样的体验?片子本身有点闷,立意和形式却很喜欢。
导演艾伦•科勒林,其实是那种非得通过脸谱化角色和风格化造型,才能带出独特趣味的作者。到了这部新作《替代》里,角色的异样就只能设置在板着脸的物理教授身上,导演在建筑空间里表达能激荡内心体验的细节处理能力,显然不够自信,于是得加诸过多脱离常人行为逻辑的场景,在情绪铺垫不足的时候,就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万岁
那种异样感以及迷失感营造得特别到位,有着欧洲电影独特的冷峻。三星。
好奇而疏离
片名进,帮忙提交了希伯来文片名,二一年三月存得资源,十月下载,点开看恰恰也是今年的三月。因为挺害怕后面会逐渐平庸化,所以第一次看了三分之一之后又搁置近一个月,趁组会完无处吐槽、心潮澎湃之际接上。确实,演员完全像标准的艺术电影那样动作了,但逃跑家的异趣没有损失,与画框做起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令人意外的结尾。翘班的快乐你把握不住,太能体会这种逸出了。豆瓣标签无了。片名初读以为是诗句,后来怀疑是计划生育标语。看电影时总会想到计生。
大学老师的心理游荡,出格的行为其实很正常,宣泄一种情绪吧,现代生活的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