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佳肴一桌菜,三人坐,歌声寥寥。忽如一阵细雨来,无人坐,空空如也。本是团圆饭,却见心散乱。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最清浅池塘鸳鸯戏水。这是孩子们年轻的故乡也是我们最后的家园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它收藏了我的梦我的爱我的伤痛我的希望。天涯~海角~觅呀觅知音~
【中影】大影节。本片开创了自费穆先生《小城之春》以来最好的格局。饱满的固定机位,对称的叙事结构,地道的中国伦理,精致的表演对白。全场观众一起大声笑小声泣,这种景象在电影院里很难见了。另外,若是王全安知道乔羽老爷子创作《思念》的缘起,完全可以拿它做片尾曲啊。
我记得那天打雷下雨,那艘大船沉了;我记得那天艳阳高照,得了块大奖章
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无法理解刘燕生怎么就能开口说带玉娥走,也无法理解玉娥怎么就立马答应,老大教育说这就是地域人文差别
我们还年轻,都要好好活着。六顿团圆饭,六颗星。
影院出来等电梯,一个老太太在那边抹眼泪。故事总是特别简单,技巧上你尽可苛责,但情感的东西弥足珍贵。
无关现实主义,就是情节剧。跟《纺织姑娘》类似的题目,一个女人在理想的爱情和日常的生活之间的选择,可是这部电影成了政治的图解:坐在左边的共产党和坐在右边的国民党老兵争夺作为女性/客体的中国,然后共产党赢了。后半段三首歌联唱,导致本该放在结尾的《送别》被挪到中间。有向老上海电影致敬。
总有离岸的船,靠不了岸;总有想家的人,回不了头。
王全安凭此片拿小银熊,名至实归!老演员太有味道了,编剧确实精心,有技巧。在一次次饭桌上,一个个长镜头中,我很感动。
扮演“老陆”的徐才根在片中表现的非常抢眼。作为上影厂老演员的徐才根,他的银幕处女作居然是《舞台姐妹》!
4星半。最满意的一部王全安作品,之前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或者觉得再什么一点才够王全安。其作品常得到柏林电影节的青睐,此次获得最佳编剧奖,有些人就盯住这一块,然后评价最弱的是编剧...实在不解。
有一种魂在,却没有出彩。
糟老头子版小城之春
一部几乎由饭桌戏组成的电影,一点不闷,戏排得好,其他都成立,唯独刘燕生的动机,一般回家探亲的老兵不会抱着要接老伴儿回台湾这么强烈而明确的目的的,看到自己原来的老婆已经成家并且儿孙满堂,这话是怎么说出口的,这老小子怎么不懂事呢!
在华语圈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应该都会懂这种电影,根植于东方伦理,很有味的华语片。王全安对此片的意境拍出来了,就是总感觉远远不够的样子。7.5
又爱又恨的观感,如果去掉那些牵强造作、悖离常情的设置,完全可以成为经典,影史的和民族史的。可惜……
大概是因为有我熟悉的城市气息……我真的很喜欢TT
剧本单薄。尤其是后半段,写得真不对头。想走生活流,遗憾的是只有那么几句台词有点贴近了生活。值得鼓励的是王全安这个北方人拍上海人,味道还挺正,难得。
之所以五星力荐,我常常想起一家人终于团圆在一大桌饭菜面前,心酸多过感动,突然天降大雨,大家惊慌失措地躲雨,齐齐站在屋檐下看着大雨泼在一桌子的团圆饭上,气氛尴尬让人心疼。导演编剧王全安真的是个人才。时光是回不去的,这团圆在每个人心上永远都会有欠缺,现实里这一场大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