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政治喜剧仿佛帮助理解《天主教经济伦理学》:为啥天主教国家很多兄弟企业,缺少做大做强的跨国巨头。后贝鲁斯科尼时代,这位花花公子,政治喜剧家“幽魂”不散,恐怕仍将飘着风中打转。
3.5。哈哈,意大利人是欧洲的中国人,这话不假。
看得太开心了,想推荐给每一个人;拍起喜剧和政治讽刺果然是意大利人第一。
直白浅显聒噪,意大利片竟然和某些印度片异曲同工
小镇吃瓜群戏,俩导演(兼演员)玩的很嗨。学识派新任市长踌躇满志,真的是怀揣着如政治家般的梦想去让道路不再堵塞、垃圾有处安放,谁知现实如此骨感,吃瓜群众被动了奶酪。结尾一刻反鸡汤反套路,值得点赞,打回原形一黑到底。★★★☆[深圳百老汇意大利电影展201806]
在一个影展上能看到一个喜剧片如今几乎是罕见的,想换口味但是几乎没有笑。一场政治风云,法式幽默演员瞪大眼睛是标配。
西方政治学告诉我们,左派执政不能在强化政府权力的同时,而不增加社会福利。这是一场王莽改制、熙宁变法般的闹剧。神权政治、流亡政府,笑料不少。意大利人民啊,来拥抱大明吧,来作大明的忠犬吧。让大明用秦制来格式你,没有言论,没有反抗,没有福利。只有和谐。
把人物拍扁为单纯的符号化情绪,抛弃逻辑,聒噪式逗乐,刻意讽刺。真说起来,新镇长的行为并不是“诚实”,而是偷换概念,制度的水土不服无法用诚实来开脱,诚实与更好的生活更不对立。较真的人不能看,会气死。
意大利人笑着给你讲完了一个寓言故事
电影展密集看片的大背景如果遇上这种片子简直是“犯规”--经过了各种文艺技法轰炸,各类语言冲击,这样让人感觉好的喜剧会脑子发热的往四星以上走。对制度毫不留情的讽刺反思、“聒噪又事儿”的高频对白还有一如既往的美景,这是今年的《我去哪儿》--很感谢一天中能以这样的精巧喜剧收尾。
还真的一黑到底,最后反而是无为而治赢了
一出有关法律、民主、自由的政治讽刺剧
是来认真讽刺的
【2018.06.05百丽宫猎德店广州意大利影展】小镇治理讽刺剧,笑料百出也极度反噬。人的劣根性真的不可战胜吗。
俩导演演的角色都挺讨厌,但看到后面也明白片子不是寻常的喜剧,角色讨厌是正常的。这种到了最后不仅坚持讽刺立场,而且把力度加大的讽刺剧确实和好莱坞主流不同,值得表扬。但前面虽然让我笑得开心,后面单调的发展也是看着闷了。65
有的国家在反思自己的政治制度,有的国家则不能。
6.0/10。立意很好,讽刺太浮于表面了,更像是话剧。#意大利电影展,第一百部非院线片。
不好笑
若人人皆自由,社会便成了动物世界
劣币驱逐良币,公正是死板的,自私是盲目的,文明人的一次伪装成原始人,狂躁的喜剧表演似乎也只能引出这么泾渭分明的理论了,有趣的是,一出喜剧却留下了一个悲喜交加的烂摊子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