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国家史,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平和朴素,但又默不作声地把形式主义融入其中;阳光永远比北风更可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匈牙利影史十五佳NO.07
9。看到这份上,内容已经不大重要了。
我开始看均价每分钟一块钱的上影节了
荒原死屋,榨取人性的集中营。无际的荒原不过是封闭土堡的另一形式,芸芸众生都是这个没有出口的荒诞世界里永世的囚徒,所谓自由只剩下嶙峋的骸骨,一切逃生的希望都被自我指涉的绝望所彻底断绝。
唉~杨索~
观影过程犹如在下一盘棋。
根本就是隐喻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苏联的统治,一个威逼利诱和哄骗之下相互揭发的故事。此时杨索大神镜头尚短,但宽银幕-广角摄影以及高度舞台化的调度已现。这片儿跟此后比尚保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和现实主义影响。
這是多麼強的作者風格了。我土鱉理解不到位。
cnp.Clavis修复版,景致宽阔,大银幕上看相当爽。拍摄与1956年布达佩斯革命十年之后,用19世纪的农民运动做隐喻。为了不被审查者刁难,特地加了片头旁白,“撇清”电影和56年革命的关系,配合的一系列插画很惊艳。镜头流畅地移动,却吊诡地造成压抑之感。草原那么大,奔逃的人们却从未踏出取景框一步。
大概总结了一个,以画面中一个支点为中心进行叙事,但景别变化那么丰富又那么流畅得如芭蕾丝滑得如德芙巧克力般的长镜头究竟是怎么拍的?摄影过于牛逼。
Salo?
杨索第二部。一个互相出卖的集中营的故事,高压监禁下,没有一个人能逃出镜框,唯有对军队侮辱人性的行为出离愤怒,从高墙跳下牺牲的人才离开画框外。
影片以1849年匈牙利革命作为背景,但其实是影射匈牙利1956年的“十月事件”和其时的社会状况。在那个被称作“社会主义”的年代,“国家”成为所有电影的制片人,没有人能直接的去反对国家、军队、警察,也没有人能公开的讨论羞辱和无助。
当我们讲W-G的时候,我们在讲一个抽象化的历史概念,还是讲具体个体被操控的真实处境?杨索流动的长镜头,把整个自然荒野变成了任他调度的戏剧舞台,串起变动不居的人性善恶和历史契机,一段持续数年的历史,是发生在几天内的一场梦
匈牙利大师展,天山4厅,匈牙利资料馆2015年2k修复版,8分1,开头和结尾基于海顿四重奏的奥地利国歌,柔板主题下的反抗与镇压,暗示的力量相当强大2,片头蓝天白云大全景下的军队实在美极了/后半程有一幕军队列阵在音乐伴随中朝远方而去与之呼应3,囚犯戴上头套,仿佛是3k党附体,无差别屠杀与种族歧视在不同国家也是如出一辙4,女子被抽打可以说是全篇最残酷又最具想象的段落,最后两名囚犯策马鞭打又是与之呼应5,虽然并非让人可以全程沉浸,不过大荧幕上的黑白摄影确实漂亮siff,曹杨一厅,匈牙利电影资料馆2020年4k修复(因疫情delay至2021/2,国际首映),8.3完美的修复再次感受漂亮的开篇蓝天白云军队大全景结尾给予囚徒希望立马走向处决的绝望,将人性的残忍揭示殆尽“科苏特万岁”
摄影特点:超宽荧幕,广角远景,摄像机运动主要以人物行动为依据,保留大量头顶空间。统治者的分化计策其实有很大的随意性。
清唱剧之后,红白军之前。
#匈牙利电影大师展#杨索的徒弟绝壁不止知名的那一位,很明显他的大牌导演学生遍天下,简洁的叙事,冷漠的凝视,镜头在升降、纵摇,身披白色羊毛的无望的人们如被圈养的待宰羔羊,突出残酷的隐喻同时,也捕捉了哪怕云的移动带来的光影变换,穿着黑色长风衣的“长官”仿佛《第七封印》里的死神行走在贫瘠的土地
第二场,“我不懂,但是大为震撼”。
杨索的处女作,开片的一些场景空间移动感及其流畅,十分赏心悦目。只是后头故事叙述有点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