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大岛渚老师这部片拍得很像五社英雄,虽然拍天草时贞,但是其实宗教殉道的成分远没有武士自戕的成分重,和筱田正浩拍[沉默]就不一样。不过结尾舞台化一段很有趣。
哈哈哈哈好!我们不光要打日本人,连老蒋那边也要忙着消灭我们!
20140120(0410)-20150331的你究竟怎么办?票还能找到吗?还能一部一部记起来吗?
大多场面都是一镜一景。连甚兵卫阵前掷矛上城的高潮,也只在大全景的远景处表现,紧接着的一个近景挺让人不适应。直到最后“两条路线”激辩段落,才穿插特写,戏剧打光。大部分时间的音乐都很诡异,不阴不阳的。胜在描摹天主教徒的心态,信徒围绕起义是否符合教义的争论。情节悲壮可信。桥藏演得一般。
这是革命啊!在一干剑戟片里绝对是独具一格的,那戏剧光,那大特写
这时代剧就是在讲革命啊!!!!真牛逼~~!
~InStock~["Artcanonlysaveone'ssoulintimesofpeace.InShimabara,one'sbodyandsoulareruined."习惯了大岛渚的俶灵,乍看此片竟有些不适应,虽称不上舂容大雅,但运镜倒是游刃恢恢,如23:33的经典移镜(突破画幅限制,舍弃剪辑筋节,缵续整场运动),56:54两道障子对视界的遮藏,69:56摇移镜中前景、主体与背景的设置,78:32长镜的景别交替与场面调度,30:20与30:39的硬光衔接,91:08的侧光与轮廓光布置等等.]
大岛渚对反思安保运动的执着,尽管和东映的风格不是很搭,不过如果不是大岛渚的电影,应该无法想象一部时代剧中竟然还能出现像《日本的夜与雾》那样在光影明暗的舞台剧形式下的政治辩论。
这个题材是不是只有后来筱田正浩的「沉默」涉及了而且大岛渚在镜头景别上开阔带着情绪夜火由远及近烧至镜头近处十字架火刑又是如刺目惨白遮天不见
完全是日本夜与雾的一套,居然也用起了舞台灯光,i服了u。
观看时总觉得是忍者武义藏的现实版,且这部题材很晦涩,私以为〈饲育〉〈忍者〉与这部是大岛最沉闷的三部,比探讨日本现实问题与边缘人物还要偏。且这部电影当中一般室内打光偏暗,也多以长镜头为主,但大岛渚的音效运用依然很具他个人风格,充分制造了悬念心理,且最后那个发光的长镜头太震撼了!
太好看了太惨了。
属于不上不下的一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够有力,或者还未去到极致,搞不好大岛渚其实是欠缺天分的创作人:)
小津眼中的一记“有力的快球”
从剧情和角色间冲突来看,类似《日本的夜与雾》《饲育》的江户时代底层武士起义,同样使用大量的远全景,近景特写,长镜头营造氛围。全片使用昏暗弱光与结尾长镜中的近景强光对比,用现在流行的话“正道的光”。无论封建起义的冲突还是内部冲突,全靠东西方信仰支撑。果然,大岛渚拍剑戟片别具一格的闷,真人版不需要打斗,漫画版如《忍者武艺账》的定格打斗画面。
宗教领袖的理想与实现理想的手段无法融合的悲哀,武士片外壳下包裹的还是政治内核,大岛对这类话题的敏感度简直贯穿前期作品。
(7.4/10)大岛渚前期作品,或许可以叫新剑戟片,在整个作品序列中属于中规中矩那一类。舞台剧形式,诡谲的音乐,一镜一景和大远景长镜头叙事等作者风格被运用到了东映历史剧当中。亮点在于对光影的运用,前半部分灰暗的灯光与最后的大强光对比强烈。政治性太过直白,大岛这一时期总是执着于反思安保运动的失败,但《日本的夜与雾》已经做到极致了,且历史剧这一载体并不那么适合。
大岛渚跟东映的风格可以说是前门楼子与胯骨轴子的区别。
年代剧中很特别的一部
远景表现,有种旁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