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史,无源,复习用。中国民族电影诞生的标志。第一位职业女演员王汉伦的精彩表演。
豆瓣最神秘的地方,就是这些早期电影都没有拷贝留存,还有这么多人看过。(我1923年出生,5岁时母亲带我上电影院看过)
郑正秋非常善于写这种市民故事,曲曲折折最终指向一种生活化的理想,故事编的非常完整而且曲折动人,我以为会停留在认了孙子,结果却还有后面的孙子学成归来,当上律师等等,情节的曲折使得对人物的塑造也更加全面,尤其是对“爷爷”这个角色。而王汉伦在其中有美有丑的造型也已经显出了这个演员的可塑
1923年
1.影片已经失传,大家不用找了。2.百度百科对这部影片介绍十分详细,了解相关信息直接看百科就够了。
拜拜祖师爷,请祖师爷赏口饭吃。
标志着民族影业草创时期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看过两分钟的片段,感觉那个时候的电影是非常朴实的。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成功的故事长片,虽然剧情很简单,片长和现在比也不算太长,但仍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片中随处可见郑正秋的民主主义思想,取缔封建遗产制度,宣扬平民受教育的思想。而且剧中塑造的机智儿童和淳朴的女性形象也深入人心,也非常符合影戏时代的剧作结构和主题思路——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
鄙人境界不高看黑白国产老电影简直是一种折磨当年脑子进了屎才学了文科天知道人文艺术理论背起来多想死做计量经济习题都比背这额额啊啊的东西痛快打落牙齿和血吞
确立了郑正秋的影戏风格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明星制片公司。诞生于中国商业电影第一股投机风波期间,其严肃性与其他粗制滥造的末流市民电影形成对比。
假装看过🙈
注重社会教化,文以载道,褒善贬恶为主题。
无源
好想看啊可惜已经亡佚了
电影尝试期结束和电影意识自觉的分水岭——《孤儿救祖记》
先低画质看看,等找到修复版的再来评论。
苦情剧的套路算是让早期中国电影人真正找准了最受本土观众欢迎的类型模式,对教化意义的强烈追求至今依然影响着(或者说荼毒着)当代创作者的思路。当然,我只看过剧照,我是来砸场子的。
假装看过
以示尊重
片源佚失,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