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看豆瓣用户广播的感觉差不多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不同意见者
我们要多么努力的去做一个看似正常的人,我们要是异性恋、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喝酒不失态的人、是老老实实找份稳定工作的人、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医生也搞不懂正常和不正常的边界是什么,人生而为人的尊严就像一袋袋垃圾被监护人扔进卫生局直属的填埋场,可怕的是出去又回来的人,已分不清墙内墙外
影像价值被影片组织能力有所拖累,然而慈悲并未空怀。
比较失望。精神本院本身就是个封闭的奇观,没有超出预想的拍摄内容。太多大段大段直对镜头的个人陈述,张力太小了。更吸引我的是人物间的互动:胡硕士对初二辍学生的不屑一顾、有钱哥嫂和看护者小曲背后的互相挤兑、目僵者被念书者逗笑……这是更荒诞或更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一直逮住一个小傅,需要点题时就让他出来做口述式主题升华。5个小时也毫无必要。
五个小时的五味杂陈
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幻想疑惑简单善变辉煌暗淡得意伤感怀恨报复专横责难哦我的天高级动物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最开始我来到这个地方,我是不承认自己有病的。我为了能够过得自由,我首先得承认自己是病人。不能太另类。”五个小时本来估计自己看不到,结果精彩到完全出乎意料
五个小时可以说是精神马拉松了,敬佩所有看完全场的人。
外面的光太亮,用窗帘遮住;外面的雪太强,用铁丝隔绝。在这个冰冷的世界,谁在清醒谁在疯癫?这里的床太硬,绑绳带固定;这里的药太苦,混可乐吞服。在这个温暖的病房,谁是医生谁是病患?痛苦的凝视无法瞑目,尖利的呼救没有反馈。不断地问,马莉你怎么看,没有回答。就像他们诘问命运,并没有回音。
我可能本身也是这种体质吧,刚上地铁就遇到一个对着陌生人大谈私事的,这时会意识到,你所在的城市、国家,所处的阶层、社会,无一不是“迷雾森林”。精神病院是没有边界的,“病”本身也是没有边界的,只要意识到自身存在者,大概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病人。真正的“边界”是困惑和愤怒,弥漫其中的是孤独
导演能够真正融入到患者当中去,看到他们的坦诚相对和互相治愈。“囚”字很有意味,荒谬医院正是变态外部环境的缩影,囚内囚外都一样,迎合才能回归。
精神病院封闭疗区对于那些自认为正常的病人来讲无异于监狱,自由取决于你的监护人和医生。马莉无意于社会批判,更关注个体本身,而被关注者面对镜头的倾诉也是全片最让人五味陈杂的部分,观影到最后,最无奈和唏嘘的莫过于医院已成为那些被家庭和社会遗弃“病人”的收留所。
看完第一感受就是早晚有一天自己会被关进去😂就像姜文说的,如果你非常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又有谁会是正常的?
福柯说,疯癫在各个方面都使人迷恋。那种从最奇特的谵妄状态所产生的东西,就像一个秘密,一个无法接近的真理。
五个小时恍若一生,看完之后,猛然惊醒,真正被囚的是精神病院外的我们,悲兮悲兮。年度十佳。
能从太多层面获得启发。一个缺乏逻辑的、近乎二十二条军规一般的规训体系,所承担的义务跳过判断“正常/非正常”这一前提步骤,带着荒谬性实施着矫正工作。这里几乎成为一切家庭、社会关系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的收容所,“精神病”的界限彻底失效,真实被悬置。医生和护士不由分说地收容着腐烂又复杂的社会性病灶。创业无门的小职员、父亲被谋杀的单亲少年犯、离婚打击中沉迷酒精的嫖娼者、半辈子与毒品亲密无间的瘾君子、父亲是精神分裂者的遗传子、被酒精浇烂了五脏六腑的无业游民。细想之下触目惊心。我们毫无办法处理他们,于是借助一个吊诡的标准模糊的“心理学工具”把他们从社会抹杀掉。社会系统的运转,最残忍之处并非压榨,而是抹杀。另外,这部电影平静地展现了东北的凋敝和崩溃。
二刷没了志愿者屏摄的屏摄录像的录像吃汉堡的面包的肯鸡鸡的笑声很夸张的...很抽离中间出来尿了很长一泡尿..
上次给国片打五星也是纪录片悲兮魔兽,人被置于其中同样症结的两种病,新经济时代的环境和精神。马莉这部更厉害之处就是所产生的共鸣让观者也在审视自己,被体制家庭基因社会关系影响后的心理谁好像都逃脱不了,只是没有发作或被放置到不同空间而已,同难者相怜所选择的群体在生活中何尝不都是一种囚。林象朗园。
荒诞喜剧到清醒刺痛人生素描再回荒诞。一幅与想象中精神病院完全不同的冷静缓慢图景,渐渐露出人生毒牙。没有pathos,不是同情,不是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