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曼剧情长片处女作。六十年代迷茫的年轻人。这是一部关于“看”的电影,全片采用视线剪辑,强调不同层面的观看:职业的“监视”(这也是个解读入口),对女性(包括油画)的色情观看/窥视。舞会拍得不如[金发女郎之恋],主题表达比较清晰。
米洛斯·福尔曼的长片处女作,一部有点另类的青春片。不知道为什么叫“黑彼得”,因为彼得是白种人啊。也许,因为他的青春有点无奈,有点黑色吧。
兼具消防员的舞会和金发女郎之恋的影子,Forman永恒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奇妙互动和他们自己的奇妙心理。一个以监视为职业的少年,因为其优柔寡断而不能完成工作。除了其本身的讽刺效果,这也是对于职位正当性的拷问。影片有不少的政治隐喻,而结尾的对话也发人深思。
片人合一的轻喜剧佳作,新浪潮的元素都消解在Forman敏锐的观察和轻柔的手法中,无缝呈现彼得无辜的大眼睛背后玩味不尽的散漫笨拙羞涩忐忑,几个段子笑到肚子疼。就是诚恳可人的青春生活,政治隐喻的文章弄巧成拙不做也罢。修复后的画质好到垂涎,SecondRun这批东欧老片蓝光真是业界良心。
斜倚臂掩腹股沟,窥觑生活职业病,六十年代皆不安,青春遭遇更年期~
第一天上班在超市抓贼,见嫌疑犯,追踪千里却不敢当面对质;为老板的一句夸奖牵动所有心情,不夸,当即昏天暗地趴在桌上。这些都是初入职场会有的真实感受。结尾父亲怒道,买过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男主角却一一放弃,想到儿时母亲竞赛般地报兴趣班,过后亦指责我坚持不下。有大量可信的生活片段,但尝试幽默而不得,导向政治隐喻的作派也落入窠臼。
相當原型的MilosForman作品。舞會。政治嘲諷:準「秘密警察」工作、父親一角的政治隱喻。(被迫)孩童化的主角。家長主義式父親及外在環境的軟硬壓迫下,結局閃過主角欲言又止的側臉,內心憤懣只能以「不知道」跟嚘然而止的收尾表述。慵懶、隨性而溫柔地捕捉生活的美好、不安及茫然。
一开始很吸引人,结果看下去方向大变,失了点胃口。遭遇青春期工作感情双困惑的黑彼得,你的不安与我们同在。
7分。那些捷克的音乐很不错。超市监视员被父母监视。不过结尾有点不明白。
这般日常生活琐屑的模样,充斥着含沙射影。来自父母的过问干涉与责难是最明显的监视者投射;自选货场里,因为有了止损员预设的期待,于是顾客的每个稍有不自然的动作都会被扣上重大的嫌疑,嗯,世界是个大商场;挂在墙上的圣母像,无论仰视她的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能正面接收到圣像那高高在上的备受崇敬的目光。区别于这些把隐喻进行了编码加密的部分,舞会的段落就喜剧得十分纯粹,只有欢快的乐曲和同等地位的人之间的小摩擦;压抑总是外界附加的,轻松欢快是可以靠自己创造的。影片的最后说教者仍在滔滔不绝,然而声画突然就此停格,默默承受这一切的人以这样幽默的方式给予了终极的回击。
青春的儿子和更年期老爸。超市愣头愣脑从内到外的跟踪。噢霍咦那位老兄也是个大亮点~
如果说《四百击》中安托万的家庭充斥着冷漠和分裂,那本片中彼得所处的家庭则刚好相反,父亲无时无刻不在教导彼得,滔滔不绝的向彼得灌输价值观和社会经验,渴望让迷茫的彼得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这样说教的家庭关系在福尔曼的电影中并不少见,比如之后的《金发女郎》中男主那个刻薄,保守,碎碎念的老母亲.......而福尔曼去到美国后拍摄的《逃家》更是把这种说教讽刺的体无完肤。
看在月亮上的人份上,看在我也在便利店干过的份上,其实这电影挺好看的,我喜欢他们假日里弹吉他的那段。
迷茫的年轻人,工作也好,未来也好,恋爱,情爱,一切都是迷茫。不过结局却让人不禁一笑,迷茫何止是年轻人——对孩子变化的无法理解不正也苦苦的困扰着那些父母么。
7.这小片儿拍的厉害了哈,简介其实已经写的非常明白了,青年人对人生的困惑和烦恼,两代人群极好的区分出新旧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戏仿+升华的结尾。
米洛斯·福尔曼的成名作,展示了一个普通的捷克斯洛伐克青年和他周遭人物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性。导演在片中有对社会主义规则和生活状态的善意批判和玩笑般的调侃,同时也充满了大量的隐喻:迷茫的黑彼得隐喻了当时的人民对国家之后何去何从的担忧;而片中那个强权父亲的隐喻则更是不言自明了。整部影片都拍得趣味盎然,而深刻的哲理都暗藏在有趣的故事中,四星。
大概是這次捷克影展的top3,比金髮女郎更喜歡,最後結尾大神,然後他真的是一個拍舞會的高手。bytheway本來還買了消防員舞會跟好幾部片子,因為漏了印票出來完美錯過了,直到看完這部後才發現,而且沒場次了,好想哭。
自助超市代表着捷克的自由市场,男主扮演着秘密警察的身份,讽刺了捷克当时的监视制度。男主没有制止偷东西的人,是对这种制度的反抗。父母的训诫代表着捷克的家长制,这是造成青年一代压抑的主要原因。他们像圣母一样随时监视着青年一代。偷窥和裸女像代表青年的欲望,但却被认为是不纯洁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所以男主一直逃避跳舞,在开跳时也跟不上节奏。面对家长制,男主选择了沉默。而岑达却活在别人的视线里,以获得师傅认可为荣,当得不到师傅赞许,他就崩溃昏睡过去。影片两种主观镜头:第一种是男主视点镜头,暗示秘密警察对于人民的监视。第二种是虚构的视点镜头,暗示上一代时刻注视着男主代表的青年一代,遮挡构图暗示他们被剥夺的自由。最后正在教训他的父亲被定格,暗示只有暂停上一代的控制,才能让青年一代从迷茫中走出奔向自由。
200610081930FilmArchive
终于有点欣赏米洛斯的风格了,纪录片夹杂表演和夸张,压抑和舞会的释放。。。=_,=。。。丫是不是做过消防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