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日青年第一届友好大联欢(1965)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陈光忠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由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中日友协联合承办的中日青年间的友好联欢活动。首次活动于1965年8月24日在北京开始,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参加联欢活动的第一批日本各界青年代表271人,计23个代表团。联欢活动于当年9月15日在上海结束。第二批日本各界青年代表139人共15个代表团于同年11月15日抵京,16日联欢活动开始,12月13日联欢活动结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接见了全部来华参加联欢活动的日本客人。(http://dangshi.people.com.cn/GB/242358/242911/17766229.html)...

-
- 主演:
- 类型:
- 喜剧,爱情,剧情
- 地区:
- 法国,比利时
- 评分:
- 6.7
- 简介:
- 幼时待过日本的比利时女孩只身赴日,遇上了他的第一个日本学生。她带着他将法语学得琅琅上口;他则带着她走遍东京的大街小巷,甜美可人的异国情愫也正悄悄滋长。同样改编自作家艾蜜莉诺彤的半自传小说,一样以日本为...
- 评论:
- 下雨天窝在家里看完最后三集,忍不住再次感叹,最后结尾收得真好,当然可以说现实更复杂,但这样的结尾才更适合一部讨论这样沉重现实问题的电视剧。的确还是需要心怀希望,就像思悦说的,要把这当成信仰不去计较会不会一定“有效”。肯定会很艰难,毕竟很多无常,但努力的过程中帮到的也不只是自己,这也是一种“有效”吧?赞美制作团队~
- 说台剧今年异军突起是不恰当的,这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偏见,公视在过去十年间对社会多元议题十分拿手。他们关注老弱病残,社区义工,涉及医疗法律,手法偏日式社会派,从背书方式和情感表述来看,和大陆有鲜明的气质区别。要么留在本土,深耕小而精,追求创作自由;要么北上讨饭,适应新规则,踏实当匠人,只能十字路口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