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我们看法国新浪潮,看意大利现实主义,不能脱离本土,人家电影手法是高明,但论到根儿上,我们是各自有根。
地主的压迫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形成压榨与解放的对比。农民阶层存在的小农视角、意识问题和能够反抗的力量都有呈现。正反派的塑造很鲜明,倒是没有什么中间人,只有对农民摇摆心理的批判。其实农民恐惧地主收回土地也源自自身的局限,就共产党要做到的让他们自身觉醒这件事来看,并没有体现出这个过程,只有结果。
谢铁骊
中国电影史:农民,土地,革命,政治。宏达主题的深刻思索。影片生活面开阔,矛盾冲突尖锐,人物刻画细腻,场景气氛营造的突出。
新中国电影尽管情节,剪辑,艺术水准都磕磕绊绊(水华导演的除外),有很多毛病和不成熟的地方,却有一股冲破画面的昂扬的朝气,一份只属于新中国的少年气象,这种气象背后,是一种强大的主体意识,脚踏实地的知道我是谁。电影制作于度荒年代,通过回顾历史来印证政权的合法性(“保住我们穷人的江山”)动员和凝聚遭遇物资匮乏与经济危机的全国人民。那些看过蒋樾的纪录片以后就把这部电影当做“谎言”“宣传”的蠢货,就继续做一个蠢货吧。
这比小丑更好,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对社会政治的刻画以及群像的描写。
周立波原著,斗地主
文艺作品教育价值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立场
3.2分。注重镜头的纵深感,时常为深焦摄影,尽管布景不少都是厂棚搭出来的,但还是看得出工整和章法。
伟大!光荣!正确!
在角色塑造上采取与民国时期的中国“左翼”电影相同的策略: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角色样板,同时尽可能摒弃对于人物复杂内心的探索。阴险狡诈的韩老六及其油腻的妻子,而正面人物则无一不是浓眉大眼的“伟光正”形象,单一化的脸谱角色近乎是“十七年”电影的共有病症,考虑到观影群体的总体文化素养,如此般的角色择取并非最大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人对苏联电影的一种回应,然而无处不透露出虚假痕迹的布景以及僵硬的舞台腔才是最损害影片的元素,唯有的革命诗意也在这些元素的折损下消失殆尽。但此片也成功激起了全中国农民群众的“土改”热情,使“土改”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从政治宣传的角度考察,此片确是成功之作。2022.12.15
昂扬的朝气,改天换地。
通俗情节剧,农村土改风暴,建立贫农与地主间的二元对立。意识形态教育在回望过去历史风云中,彰显党所领导的工农革命是有着强大的合法性和历史进步意义。
好电影!
不了解中国过去积贫积弱的历史,就不能理解中国大陆为什么会被赤化
现在的人再看看,忘了初心没有?
土改的电影。看到最后老田大叔自己土地,抓起一把眼眶一下就湿了。人民是朴实的人民,建国初太难了。
不信你就等着瞧,哪个兔崽子要想和六爷过不去,就等咱家世元和中央军过来,一块跟他算总账!
如果天下真的属于穷人,又何谈保住呢?
高寶城、趙子岳本色出演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