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克小哥的视角看我们的艺术品有些别样的趣味。比如:大克鼎的龙纹像凯尔特结纹;看人写书法的流动感像波洛克的滴画;苏州织工操作大型织布机觉得像演奏管风琴;长城像是砖砌的过山车;良渚玉琮有现代感,说是布朗库西或者雅各布爱泼斯坦的雕塑他也信……从古罗马瑰宝看到现在,小哥变大叔,头发白了不少。不过,对艺术品声情并茂的发表见解的样子还是很迷人。
好看,感觉这个英国人比我这个中国人更懂中国😂
回家看假如文物会说话吧。
还不错啊,虽然是面向国外零基础观众浅尝辄止的科普,但好在主持人比较给力,理解力和表达力都很高,不像我国历史综艺嘉宾各种强行抖包袱的尬聊和背台本。。。采访对象里也一堆英语大牛
老外视角版本的《国家宝藏》。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枷锁,以及当代年轻人对家文化当代式的传承,非常响应“结婚产仔”的主旋律。蜻蜓点水,浅显琐碎,中英合拍丝毫没有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给外国人看的,但我觉得处理的可以。
浮光掠影
“在六集系列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中,英国艺术节目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寻访中国大江南北,并将自己置身于中国古今的文化和艺术里。他参观了中国各大博物馆和它们的珍贵藏品,并在每集探寻不同的主题,包括家庭、食物和科技等。节目将呈现上海博物馆3000多年历史的西周大克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以及北京故宫巨大的清代大禹治水图玉山等珍贵文物。这趟穿越古今的旅程将帮助阿拉斯泰尔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传承。”给外国人的宣传片。
蜻蜓点水式的介绍,风格很央视。
第4、5集已经接近雷德侯在万物里所说模块化生产的主题了,可惜只是点到即止,整体还是大杂烩。虽然这种纪录片都是对台词的,而且和最近几年的合拍纪录片一样用对话剪辑尽量降低“翻译”过程的尴尬,但主持人与部分研究者对话依然不太搭线
感觉挺央视的
又是这位主持小哥,我还挺喜欢他面对不同文化好奇但不猎奇的态度。每集半小时就不必指望多么包罗万象或深入探讨了吧,舒服亲切,切入点有趣
BBC与央视合拍的纪录片,相当于BBC纪录片版《国家宝藏》(《国家宝藏》总导演也是策划之一)
BBC众多人文艺术纪录片里的小哥被请到了中国,知识级别基本属于给外国人小白了解中国文化的普及版,感叹于又高又帅的小哥也老了,头发都白了,而中文旁白是如果国宝会说话里的那位杨晨,时不时让我有点出戏。
好看。这样拍纪录片感觉真的是很奢侈,效果当然也好。总是喜欢听Alistair的主观感受,那种感觉很好。这部可能是GreatestTreasures系列里最特殊的一部: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按主题内容来叙事的,很多宝藏是被当作文物看,艺术部分的占比倒没有那么多了。也不错。虽说是拍个外国人看的,可是其实自己跟外国人在对一些知识的了解上也多不了什么,真应该多看看。
历史讲得支离破碎,但文物拍得是真漂亮。
中华文化何止五千年
差不多是以外国人的视角又看了一遍《国家宝藏》,略浅显和琐碎
主持人蛮可爱的,口音也好听,但是剪辑节奏不太行
1.从中国特有的祖先信仰开始,从艺术、生活、制造业等各个方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融合。2.每一集从古到今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又将古老传统带入新的世界。3.这样的一种文化输出也让各国人民不再只知道故宫长城兵马俑。4.所采访的各博物馆和展品的选择也是相当精准。故宫和陕历博的文物工作流程应该是最专业最讲究的。P.S.文物同行们的英语也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