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F03除了黑白种族张力之外的其他视角与声音,很真诚,很可爱,要发声。
10/09//有些细节让我感觉剪接的有点不明所以比如家庭内部和爸爸的意见不同与社会上的“进步”parade衔接有些生硬,以此想到如果剪辑也是导演本人做的就更好了不然感觉声音不够personal/但最打动人的还是最intimatepersonal的镜头单爸爸一个人看完短片后的reactionreflection甚至是致谢道歉,一整个落泪/BFFLFF@cruzonsoho10/09/22
#DIAFF11th长篇电影在LA的韩国家庭,从事着贩卖酒类的店,从六七十年代说起,一开始韩国移居者还是和黑人有很多争端,到后面变成了一起共同抗争。主要聚焦于导演的家庭,和同为韩国移居者的家庭,也有世代之间一些想法的差异。看完电影的talk时间,导演的父母也有说从去年开始参加不同电影节的时候就一直在了解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直到这次电影节还是会有新的感悟。说实话一开始以为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些关于酒类的故事,没想到是关于在la移居的从事酒类售卖店的韩国人们的故事,穿杂着韩语和英语,脑容量有点炸
看完去了解了一下那次大火事件前因后果,感觉可能是视角问题片子有很多事情没能说(或不说)。和爸爸的交流那段感触很深,但一些中年人的尝试理解与坚持,反而被最后安排爸爸看片那段破坏殆尽。
非常有能量的片子,焦点不再是二代移民如何幻想上一代的大多悲惨的移民经历,而是聚焦在韩裔群体一直以来难以面对来自自身的问题。导演真得很勇敢,对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不失温情,又当仁不让。
只是不喜欢把很多概念混为一谈,什么都似乎谈到了但又没sortthemout。顶着移民电影、种族张力和历史回溯的衣装,但从终片来看是只对私人成立的影像记录,对大而化之的政治概念即时的情绪反馈。多年后如果再回望,对材料挖掘得更深一点,素材组织得更好一些,关于世界秩序的想象更成熟时,牵连起的情感力量或许能切中要害。喜欢看到青年人在buildasolidarityincommunities方面所做的努力,但那是电影之外的事了。
盲買買到的好看電影,看簡介沒想到一部小電影能討論這麼多層次。代際、少數群體之間的連接與斷裂。電影讓我們看見,我們看見了。#BIFF
Personalnarrativesarealwaysthebest想到大四做的关于美国中国餐馆的shortfilm看了这个纪录片甚至想自己拍片了….